我已授权

注册

买银行理财时,有哪些必须警惕的套路?

2019-07-23 07:16:36 和讯名家 

  今天是2019年7月23号,和大家聊聊银行理财的话题。

  最近,金融市场上左一个雷,又一个雷。好多菜友心慌了,跑来问我银行理财产品会不会安全些。

  其实呢,仅针对产品来说,实力较强的银行发行的风险评级为R1-R2的理财产品,一般来说风险都比较低。

  但想必大家也都听说过去银行买理财产品被套路的案例。早前有研究显示,超3成的消费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所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要想买得安全,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银行工作人员的套路。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有哪些银行销售误导的套路是需要警惕的。

  首先,“理财变保险”恐怕是最高发的一种套路。

  银行通常会和其他金融机构有合作,代销它们的产品。这属于银行的中间业务,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而在这些代销产品中,要数保险产品最多。并且对于银行工作人员来说,销售保险产品能拿到的提成也是最多的。

  所以为了业绩和工资,很多工作人员会可了劲儿地向你推销保险。

  关键是,很多时候他们还不告诉你这是保险,只告诉你这款理财产品保本保息,风险很低,几年后就可以取出。

  但当几年后你想取出时,却被告知这是一款保险产品,要退休后或者多少岁以后才可以取出。

  甚至有些时候,他们还会说当时卖你产品的不是他们银行的人,是保险公司的人员在那驻点。

  那时候,你就很被动了。

  所以,在决定购买与否之前,还是建议大家去“中国理财网”查一下对应产品的信息。

  (http://www.chinawealth.com.cn)

  只要是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都可以通过产品登记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到。

  还有些工作人员会向你夸大理财收益。

  比如某款产品的预期年化回报率范围是3%到9%,他会向你强调这个9%的收益。

  但他不会告诉你的是:

  这其实是一款结构性产品,也就是产品的一部分资金大致保障本金,另一部分拿去外汇、股票、期货之类的东西去,博取高收益。

  所以基本上是达不到最高收益的,最后大概也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水平。

  还有一种情况是,工作人员可能会无视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故意对你回避或者弱化产品的风险。

  他们为了卖出有业绩考核的某种风险较高的产品,可能会忽视你真实的风险承受能力,一味地说这款产品的好,就是不提他的风险有多大。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你买了和你的需求不符或者风险不匹配的产品。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购买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和投资方向。

  以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投资于货币市场、债券类产品等具有良好收益性与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这些风险相对较小,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

  未来公募理财产品将可间接投资于股票,投资的范围扩大后,有利也有弊,因此我们在选择产品时一定要查看清楚投资方向。

  最后,如果你被银行理财的销售套路坑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挽回呢?

  如果银行确实存在着销售误导,可以到银保监会去举报,要求银行赔偿损失。

  若无结果,还可以委托律师介入处理,向法院提起诉讼。

  但在实际操作中,是不是存在误导并不好判定。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在最开始就避免误导。

  解决的办法就是:

  一,不要相信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毕竟有的人说的话连他自己都不信。

  二,要看产品说明书!可能你会觉得看起来太费劲,但最起码,你要在说明书中看清楚产品类型、风险评级、预期收益、投资去向、产品期限这些要素。

  赚钱不易,不管是去哪个渠道投资理财,都要谨慎当心,只有多花点心思,才能保证自己的资金安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菜鸟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