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为什么月薪3万,成了很多人的工资天花板?

2019-10-28 18:14:14 和讯名家 

    “最近与一群老同事聊天,大家不自觉地聊起了工资的天花板。老高说,自己35岁的时候就月薪1.8万,现在已经42岁,但工资才涨到2万,感觉本职工作已经到达极限,收入已经接近天花板。众人调侃道,你现在不过是财务经理,还可以再升一级,荣升财务总监。

  随后大家都聊了各自的状况,忽然发现有一种感觉:一线城市的工资天花板在税前月薪3万左右,到了这个数,要想继续涨,总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阻力。当然,少数运气极佳的朋友,要么是自己管理能力出众,要么是技术水平高超,又或者跟老板关系好,可能拿到税前月薪6万,但最后能荣升总监、副总裁或CEO这样高位的可能性不高。

  有人可能会说,3万就是天花板了么,很多互联网大厂给到应届毕业生都差不多这个价了。然而,这样的高薪不具参考意义,因为这群人占总的就业人口不到3%。那么大多数人的实际工资水平是怎样的呢?在此,我们必须区分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因为他们的差距有点大。

  实际上,剔除非私营单位后,一线城市的月平均工资也难以突破一万。在数据面前,很多人的高薪幻觉应该会破灭。我们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例,看一看各个工资层级的占比。即使是一线城市,大部分工薪阶层月薪集中在3K-8K,北京占比为49.4%,上海为48.6%,广州为65.3%。月薪在20K-30K的工薪阶层占比并不高,北京是7.3%,上海是5.7%,广州是1.6%,工资超过30K的职位非常稀缺。

  看了数据,大家的心态应该更平和了,原来高工资的人没那么多啊!聊了大的环境,接下来就要说一下个人了,因为在工资这件事情上,选择真的比努力重要。总体而言,我们的劳动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高,而且行业差距非常大。很多企业中,竞争力取决于“老板的资源”,取决于“销售拼酒拉关系能力”,取决于“大资本投入”,劳动者是没有太多议价能力的。还有一个行业,竞争力取决于劳动者的技术能力,那就是医生。不过,医院没有完全市场化,医生还不能像程序员那样轻松跳槽。至于管理岗位,想拿高工资,行业的选择则更加重要。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维辰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