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拍卖品价值的拍卖理论价值

2020-10-15 01:25:48 证券时报 

张锐

虽然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B·威尔逊没有进入提名候选人名单,但诺贝尔奖委员会还是将两位经济学家的理论创建与成果价值挖掘了出来,瑞典皇家科学院也给出了将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米尔格罗姆和罗威尔逊的充分理由,那就是“表彰拍卖理论的改进和新拍卖形式的发明”。

威尔逊与米尔格罗姆是师徒关系。早年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时,米尔格罗姆就师从威尔逊。博士毕业后,米尔格罗姆先后辗转执教于西北大学与耶鲁大学,39岁时返回斯坦福大学,与威尔逊之间从师徒关系变为同事关系。

米尔格罗姆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从1970年代起,威尔逊就致力于拍卖理论的研究,坐了十余年的冷板凳后便有了系列成果的鱼贯而出,其中《非线性定价》一书集中展示了威尔逊在拍卖理论以及拍卖机制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经典成果,威尔逊不仅从此成为电信、交通和能源等领域拍卖与竞标机制设计的权威学者,而且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名师出高徒,在威尔逊的指导下,米尔格罗姆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并从此与拍卖结下不解之缘。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除了博士论文获得了萨维奇奖外,米尔格罗姆还出版了《竞争拍卖的信息结构》、《拍卖理论与实务》等在国际经济学界有着重大影响的专著,同时与人合作撰写的论文《拍卖和竞争性竞价理论》被视为将拍卖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经典代表之作。基于拍卖理论的影响力,米尔格罗姆曾与老师威尔逊一起被汤森路透(现科睿唯安)授予“引文桂冠奖”。目前,米尔格罗姆兼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文理院院士、西方经济协会主席等学术要职。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范畴,但传统经济理论往往关注的是价格是否合理的结果,而不大重视价格形成的机制过程,但拍卖理论则有效地诠释了市场经济中价格形成的机理逻辑,也就是在规则明示的前提下,信息不对称或者不充分的市场参与者以什么样的价格获取商品,也可以表达为信息不对称与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商品价格如何收敛于均衡价格。也正是如此,拍卖理论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一直为经济学家们津津乐道。

对于拍卖理论展开破局性研究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奖得主威廉·维克里,虽然维克里在得知获得诺奖消息的三天后遗憾去世,但他的学术论文《反投机、拍卖和竞争性密封投标》所展示出的拍卖理论观点却具有不朽价值。在该文中,维克里不仅讨论了当时在单物品拍卖中已经出现的英式拍卖、荷式拍卖与一阶密封价格拍卖三种拍卖形式,而且提出了第四种拍卖形式即二阶密封价格拍卖。

英式拍卖就是设定一个最低价,竞拍人不断以高于对手的价格叫出,直到无人加价,最价高者得;荷式拍卖则设定一个最高价,竞拍人据此逐渐降低报价,直到无人减价,对应的竞拍者以同等价格获得竞拍品;一阶密封价格拍卖是所有竞拍人在限定的期限内背靠背地向拍卖方递交一个密封标书,公开开标后报价最高的竞拍者以其报出的价格获取拍卖品;二阶价格密封拍卖同样是所有竞拍人在限定的期限内背靠背地向拍卖方递交一个密封标书并且公开开标后拍卖品也归于报价最高者,但支付价格却是仅低于最高报价的第二高价。二阶价格密封拍卖因由维克里提出,因此也称为维克里拍卖。

继维克里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杰·迈尔森提出了共同价值模型,认为拍卖品对所有的竞标者具有共同价值,如某一矿权的实际价值对所有竞标者均相同,即具有共同价值,但是因竞标者获得拍卖品价值的信息不同,即信息私人性程度不同,拍卖品的共同价值对每个竞标者来说是有差异的,也就是竞标者对拍卖品私人估值有所不同,而且竞标者会在获知他人的估值信号后修正对拍卖品的估值。不过,迈尔森依然强调,在满足竞拍人对于物品的评价相互独立、竞拍人只关心自身的期望收益等一系列的假定下,所有可能的拍卖机制都会给拍卖者带来相同的期望收益。

显然,迈尔森的共同价值模型还是没有逃脱维克里“收益等价定理”的窠臼,自然也就贯彻了所有竞拍人对于单物品的估值都保持各自独立分布的基本立场。可是,在现实中,竞拍人对于拍品的评价不仅取决于他自身,而且与其他竞拍人的评价的确存在重大关系,就像迈尔逊所言其他竞拍人的报价会影响到另外竞拍人的价值重估一样。对此,威尔逊发展了迈尔逊的共同价值模型理论,提出物品的共同价值在拍卖前是不确定的,但最终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不仅如此,威尔逊强调,在共同价值不确定的情况下,参与者的出价会低于他们对价值的最佳估计,以避免出现“赢家的诅咒”,即因为出价太高在竞拍成功后感到无利可图而后悔。不难看出,在威尔逊的分析框架中,“赢家的诅咒”是在竞拍人对自己的支付价格与他人的支付价格比较中产生的,从而否定了竞拍人的物品估值保持独立分布的传统观点。

米尔格罗姆继承了维克里与迈尔逊的基本观点,即拍卖品的估值由竞标者的私人信息所决定,但同时指出私人信息具有相互关联性,即不是独立分布,因此,竞标者的估值信号往往会互相影响,实践过程中竞拍人受到影响后会对拍卖品价值做出重估,米尔格罗姆称这种评价为“关联评价”。那么,既然投标者的估价是关联的,拍卖过程就可视为私人价值信息的显示博弈过程,任何竞拍者的报价不仅会显示出他自己关于物品评价的信息,还会部分地揭露出其他买者的私人信息。米尔格罗姆将这一发现称为“联系原理”。

基于“关联评价”与“联系原理”,米尔格罗姆认为,竞拍人利益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其信息私人性的程度,一旦拍卖中有信息被揭露出来,竞拍人就能猜测到彼此可能的出价,为赢得拍卖,他们就必须报出更高的价格。因此,对拍卖人而言,能为他带来最高期望收益的拍卖必定是那些能最有效地削弱竞拍人信息私人性的拍卖。具体来说,英式拍卖中,竞买人私人信息暴露得最为充分,而且剩下的竞标者比拍卖开始时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他们不太可能出价低于自己的估价,因而能产生较高的收益;二阶密封价格拍卖中,拍卖价格仅仅被联系到对拍品估价第二高的竞拍人上,因此其产生的收益就较低;而在荷式拍卖和一阶密封价格拍卖中,价格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带来期望收益最小。米尔格罗姆最终得出了不同拍卖机制的期望收益排序:英式拍卖≥二阶价格密封拍卖≥一阶价格密封拍卖=公开减价拍卖,由此也很好地解释了现实中英式拍卖流行的原因。

除了对拍卖理论给予了重大拓展与深化外,威尔逊与米尔格罗姆还致力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并创造与设计了“频谱许可证拍卖机制”。

诚如诺奖委员会所言,米尔格罗姆和威尔逊对拍卖的开创性研究给买卖双方和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仅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FCC)使用“同时多回合竞拍”(SMRA)机制在过去20年间就获得了超过1200亿美元的收益,而且这种拍卖方式已成功应用于奥地利、丹麦、爱尔兰、荷兰、瑞士、英国等国家的无线电频谱拍卖中,合计产生的销售收益高达2000多亿美元。此外,SMRA还被广泛用于电力、天然气等拍卖领域,带给人类的贡献可圈可点。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