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年轻人用7个钱包也要买房,央行前行长:担忧过度诱导负债

2020-10-27 15:41:42 和讯名家 

  人生就是一门哲学,说话做事,你要辩证去看,你要学懂得犹不及的道理。其实,市场也是如此。就拿消费这事来说,鼓励消费但不等于过度负债,买房同样如此,你没钱的时候可以给你各种贷款,可是真的过了又不是我们提倡的。

  况且话说回来,买房究竟是消费还是投资?所以,根本没有绝对的事,适可而止、量力而行,大概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最近,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鼓励年轻人买房要趁早时表示,不动产实际上是给自己的一个压力,把未来赌进去。所以有 6 个钱包,(哪怕)有 7 个钱包,也把它掏空了。“我当年担心卖字赚不了钱,想想怎么办?就买房子。那时候我有几十万块钱,都拿去买房子。”

  先不说你有没有6个钱包甚至7个钱包,可能房地产也已经不是20年30年前的市场了,高速增长的时代也已经过去,如果大家以为你那样成功了,还照样复制你的路可能真的会对人生失去信心。

  其实6个钱包出自经济学家樊纲之口,如果能凑够夫妻两边共6个家庭的钱包,就可以帮着支付首付买房。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曾表示,投资本来就是反人性的。关心房价的人,现在越觉得贵越应该多买两套。因为如果你嫌贵,十年以后更不会买得起。

  他们都在鼓励大家买房,我觉得本身可能算不上错,但是却误导了大家,或者说大家有意无意屏蔽了他们其他的话,而选择性听了他们想听的话。其实,无论是吴晓波还是樊纲等,他们都无一例外的在说了用尽家庭钱包外,还说了这样的话,那就是,量力而行。

  吴晓波说,“掏空的意思,我并不是说就没钱吃饭了,或者说看场电影都捉襟见肘了。我认为它还是有一个度。”而樊纲讲的话是有前提条件的,“如果工作稳定而且有大家庭的支撑,否则建议租房住。”

  所以,很有意思,现在有钱没钱都要拼尽全家力量买套房,因为有专家们的6个钱包论,可是怎么能全怪这些专家呢?专家会为倾家荡产买房负责吗?他们提醒不要过度你理解了吗?

  想想过去这些年,那个年代似乎有时代的需要,但时过境迁,房地产不再是当年的房地产,如今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指导下,房价趋稳大局已定,不再有大涨大跌,一是买了房不会有太多大赚机会,二是房价稳定后也没必要抢着买房了。

  为什么现在房贷收紧了,有大环境的影响,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一些没有还款能力的也加入进来,过去市场好或许你还能蒙混过关,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这背后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

  数据显示,中国家庭近80%的钱都用来买房,从家庭财富配置来看,我国城市家庭更偏好买房,住房资产占比高达77.7%,是发达国家家庭住房资产占比(34.6%)的2倍之多。

  10月24日,央行原行长周小川称年轻一代的储蓄率在明显下调。一些年轻人过多地靠借债过度消费、奢侈消费,将来是不是好事也不完全知道,但是总的来说储蓄率会进一步地调整。这个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人口现象,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此前,周小川还表示,买房,首付不能靠借。以后月供不光要还银行的钱,还要先还首付贷。从银行角度来讲,如果没有对你的客户做到足够的了解,也承担了过大的风险。

  我是这么理解的,他说的借更多是指首付贷,并不是家庭那种借。所以,说首付不能靠借也不绝对,否则大部分年轻人可能真的就买不了房了。

  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些专家们的话呢?我认为,适当加杠杆或者负债是好事,能帮你提前实现你的需求,但一旦超过一个境界线那就麻烦了。我根据经验建议大家买房时,首付先不说,因为一下支付肯定是你已经有了的,但是月供就得计算好,尽量别超过收入的50%。国际惯例是三分之一。

  别听那些炒房者忽悠你,他们当然不怕,因为他们快进快出,而且他们讲的多是以前的经验,并不一定靠谱。对于大多数刚需购房者来说,你的买房就是更倾向于消费,人家才是投资。抗通胀从来都是对有钱人说的。他们说得轻巧,买房就是投资,可是你买房可能就只是消费,长期看是投资的,但是短期的负债压力可能不允许你有那么长的打算。

  我从来不反对买房,而且我承认,无论怎么说,买房本身就是一种投资行为,但要建立在你有足够的抗负债压力基础之上,有足够的偿还能力,你才有资格谈投资。这么多年,一些商家过度诱导年轻人消费,毕竟是商人嘛,但年轻人心里要有根弦。

  周小川的建议是正能量的,也是符合当前现状的,更与每一个年轻人息息相关。买房可以,消费也可以,但不要因为过度消费而失去了自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光宇吐楼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冉笑宇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