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普及月成绩单出炉:11亿消费者被触达 十余家险企宣传不“给力”被点名批评

2020-11-18 18:37:14 北京商报网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陈婷婷 周菡怡)随着金融知识普及月的结束,银行保险业陆续为联合宣教活动交上了“秋季考”的“答卷”。11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近期开展的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期间,银行业和保险业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超30万次,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共计触达消费者约11亿人次。此外,有十余家险企因宣传不力被监管点名批评。业内人士建议,险企应重视此类活动,在各国金融素养的调查中,居民尤为欠缺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所以应尤其加强这方面内容的宣传普及。

根据《关于2020年“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今年9月开展的“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以下简称“联合宣教活动”),活动期间银行业和保险业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达34. 04万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 39 亿条(份)次。

具体而言,联合宣教活动中银行保险业发布原创“以案说险”信息4. 98万条,投入网点电子宣传屏33.14万个;制作官网、官微等各类线上原创金融知识普及信息55. 18万份;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网络媒体等各类渠道开展宣传约35.15万余次。

而在宣传效果方面,根据《通报》,活动期间银行保险业制作官网、官微等各类线上原创金融知识普及信息累计点击量(阅读量)达2. 34亿次;以上各活动、各渠道最终共计触达消费者约11亿人次。

在保险领域,“以案说险”这一活动采用生动案例让金融知识更“接地气”。如上海银保监局指导辖内机构针对代理退保、支付安全等主题积极发布风险提示,结合典型案例剖析问题,提高消费者风险防范能力。

联合宣教活动开展的原因几何?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金融素养显著影响人们在多种经济社会活动中做出合理选择,是居民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的相关调查和统计显示,居民的金融素养明显不高,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所以我国应当加快这方面建设。

同时,王向楠指出,“金融素养包括金融感知和意识、金融知识、金融技能等层次,金融知识是宣教活动的重点。”

对于金融机构,王向楠认为,类似的宣教活动意义主要在于减少了业务宣传等客户培养成本以及客户沟通成本,也减少了利用相对于消费者的信息优势而获利的空间。

而对于消费者,他则表示,此类活动赋能消费者正确理解金融现象,选择最合适的金融产品服务,提升满意度;能提升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进而让金融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普惠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也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形成。

不过,联合宣教活动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除了部分机构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以及数据不严谨、不真实以外,部分机构还存在总结报送不规范、不及时的问题。

仅在保险领域,被《通报》点名批评的险企便高达14家。其中,一些单位对活动材料报送工作不重视,仍存在漏报、错报或未按要求及时报送材料的情况,如中银三星人寿、国宝人寿、国联人寿、中英人寿、中法人寿等漏报数据统计表; 渤海银行、珠峰财险等材料报送超期;英大财险、阳光农险、中路财险、史带财险、长江财险、燕赵财险、易安财险等未报送材料。

关于上述保险机构被“点名”原因,以及将如何整改,北京商报记者发送采访函及致电采访,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建议保险公司更重视此工作。”王向楠表示,联合宣教活动能改善保险经营环境,例如能减少投保人的非理性退保行为。

而对于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的下一步行动,王向楠建议,将基本金融知识定位为重要的常识类知识,明确纳入我国义务教育的内容,而在大学或高中阶段的教育规划中,也要增加有关金融素养的课程,甚至将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他认为,这能培育年轻一代的储蓄意愿、风险管理意识等,塑造其金融行为。

同时王向楠表示,在普及金融知识时,建议在讲到相关场景时联系到具体的产品服务,从而提升从业者开展活动的积极性,这也是有利于潜在消费者的。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