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大时代看好哪些投资机遇?

2020-11-20 01:46:21 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11日,在“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财富论坛圆桌对话上,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区总裁王琼慧,恒生银行副行长秦宜,光大信托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刘向东,平安理财副总经理付强,银华基金(博客,微博)执行总经理唐能,交银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马韬等资管精英齐聚一堂,就“居民财富转移如何起步”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对于中国财富市场而言,2020年是波澜起伏、变化横生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骤起但在国内率先得到控制,经济复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此外,居民财富受多重因素影响,从此前十年火热的楼市中转移出来,进入了理财大时代。新形势下,机构和居民都将如何应对?

居民财富正在开启新一轮转移

付强表示,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看待这一轮居民财富的迁徙。从宏观来看,居民财富从存款向投资方向的迁移还会有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居民储蓄存款约72万亿,到2019年底达到80万亿,2020年上半年又增加8万亿,虽然居民储蓄近年在百分比的层级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存款本身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

“从中观来看,居民的投资方向存在着从实物型投资向金融投资方向的迁移,这个转化应该正在发生,从草根观察上也能看到,爆款基金、爆款理财近年层出不穷,这一趋势愈发明显。从微观来看,在金融资产内部,也存在着在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以及其他资产类型间的迁移,这些变化中有共性的部分,那就是居民财富正在逐渐增加权益部分的配置。”付强进一步指出。

王琼慧表示,这三个层面的迁移是财富管理机构十分乐意见到的,居民储蓄向投资类资产的迁移,这是财富管理市场的需求所在,也是资产管理下一个黄金增长期的主要来源。此外,买房曾经占据了中国居民大部分的消费支出,如今正在朝着真正金融性投资资产转移,虽然目前相距欧美成熟市场数据,中国居民财富组合中房产与金融资产占比的差距还比较明显,但这一转移正在慢慢发生。而第三个迁移更需要专业机构自身加强努力,近年有更多的资金通过资管机构进入股市,支持实体经济,经过近几年的储备今年迎来了牛市,这对股票投资是很好的正面环境。

王琼慧还指出,此外,在如今群雄逐鹿的资管市场,资管机构面临着良性、有序的竞争,有助于机构专业性变得更强。存款大搬家的背景下,财富管理整个行业的蛋糕会越做越大,越发需要资管机构提升专业能力,提供好投资产品,并不断提升投资人、客户、居民的投资体验。让他们发现把钱交到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后的确能够享受到保值增值,可以比单纯存款更好地实现钱生钱,和长期投资的目的。这是整个行业未来的持续努力方向。

理财大时代居民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秦宜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人民币资产在今年上半年以来受到了持续追捧,同时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外投资者投资国内A股市值的余额同比增长了37%,国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的余额同比增加了28%,这些数据可以显示,国外的资金正在纷纷关注和加持中国资产,未来中长期角度人民币资产是可以考虑配比的资产,相信未来人民币汇率也会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

秦宜进一步指出,此外,港股也正处于历史估值的低位,在全球无风险利率下行的趋势下,港股本身具有较为凸显的优势,相信港股市场未来仍是可以挖掘的市场。当然,聪明的投资者不会把投资放在一个篮子里,做好多元化的布局,才可以使得财富更上一个台阶。

刘向东认为,要加深对各类财富管理产品的认识,明确自身的目标,做好资产配置,在未来岁月中穿越周期,更好地做好自身财富的保值升值、财富的传承。比如在年轻创富的阶段,可以相对多配置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中老年进入守富传承阶段,可以多考虑通过信托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马韬认为,疫情终将过去,货币政策逐渐回归中性,传统经济的商业模式也能够复活,这种情况下,传统行业市值占整体市场的比例应该会出现均值回归。7月份以来,国内市场重大的风格跟行业变化,可能就已经是对于疫情后时代的抢跑,传统大盘板块,包括金融、制造、原材料,近期表现都很好。

马韬同时提示,复苏不是机械的周期性的重复,所有的技术、商业模式都在进步,所以对于这些顺周期的大盘价值板块,其中表现更好的会是那些受到一些新的科技、新的商业模式赋能的传统行业,是升级版。“我们相信升级的主线有两条,一个是绿色经济,一个是数字经济,顺应这两个经济发展趋势的传统行业,可能有希望在2021年有较好的收益。”他进一步建议。

唐能建议把握注册制机遇,去年以来注册制进一步深化,从基金投资和财富管理的角度来看,注册制给职业投资人提供了更多、更优的企业选择,让一些优质企业在比较早期的时候,就能在资本市场“冒出来”。近年已经有一大批特别优秀的企业横空出世,从居民投资的角度,如果看长一点角度,可以选取一批优秀基金经理,帮助寻找和投资这些优秀的企业。这需要居民选择基金时,投资眼光更长远一些,可以筛选过去五年,甚至更长一点业绩参考,才能对基金进行一个更为客观的考评。

(作者:侯潇怡 编辑:马春园)

(责任编辑:冉笑宇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