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28日电 (付玉梅)一头干练短发、身穿明黄色上衣,杨帆风尘仆仆地从路演现场赶回办公室接受采访。全国两会将至,又到了她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之一。
中信证券首席政策分析师杨帆 中新经纬 付玉梅 摄
杨帆是中信证券(600030,股吧)首席政策分析师,近日路演档期排得满满当当,都是受邀去做关于两会政策的研究前瞻。当日采访结束已到下午4点,还有一场电话会议、两场路演等着她,通常都忙到晚上9点。第二天一早,她还要参加8点的例行晨会。这样的工作节奏得持续一个月。
作为国内第一大券商的中信证券,其办公楼位于北京朝阳区亮马桥路上,19层即为研究部,北京总部的研究人员规模近200人。杨帆于2013年加入,和团队以政策为对象展开了诸多领域的深入研究,覆盖了扩大内需、国企改革、区域战略等国家政策领域,以及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政策领域,并长期跟踪两会政策。
杨帆的办公桌上叠着厚厚一摞打印文件,最上面便是一份关于“十四五”规划的研究报告。这几日,桌上还多了几盒保济丸——由于太忙导致吃饭不规律,她的胃炎复发了。不过,除了将原本的线下会议调到线上外,她的工作强度很难做出调整。
杨帆办公桌上的保济丸 中新经纬 付玉梅 摄
杨帆所从事的政策分析研究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一边了解市场的预期,一边去传达政策的关注点,全国两会期间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因为市场在新一年开局时会找不到方向,感到迷茫,便希望分析师能给一点前瞻性的建议。”杨帆说。
随着近日基金经理频繁“出圈”,这些活跃在资本市场背后的券商分析师也受到关注。不同于营业大厅的投资经理,证券分析师主要服务的是机构投资者,因此对普通股民来说,这类研究人员颇具神秘色彩。
杨帆成为证券分析师也是偶然机遇:她先是在北京大学就读物理学,毕业后进入香港大学学习金融。这名85后的“理工女”起初只是觉得金融研究体系中的量化等方向和物理学相似,没想过会从事证券行业。不过,曾经的理科思维使她在日常研究中保持理性,她觉得“淡定”是自己最突出的特质。比如,采访全程所用的低沉、平静的语气,她说就连主持年会也是如此。她的情绪波动多集中在以下两种:一是研究过程中发现新课题的兴奋;二是预判有偏差时忍不住的沮丧。
杨帆的获奖证书 中新经纬 吴一尘 摄
今年的全国两会,作为证券分析师的杨帆在重点关注哪些内容?工作日常如何?以下对话中,中新经纬客户端进一步为你“揭秘”(略有编辑):
忙两会:一天5~6路演 谈最多的是“变与不变”
中新经纬:全国两会临近,你和团队在做哪些准备工作?
杨帆:确实,两会是比较忙碌的时段之一,因为处于政策密集发布期。这段时间我们通常就像今天这种工作节奏,一天有5~6场路演,晚饭后7:00~8:00排一场,8:00~9:00再排一场。因为客户都希望在两会前得到一个方向性的指引,听听看有什么热点值得关注。
通常两会前,我们小组内会就各自跟踪的政策领域作出分析,完成两会前瞻报告。两会后,我们也要相继出点评。此外,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公布“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我们也计划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研究机构等做电话会议的解读。在这之后,我们还要把整个两会的精华观点在各地巡讲一遍。
中新经纬:在这段时间的路演中,你提及最多的内容是什么?两会你最关注哪些领域?
杨帆:谈的最多的是两会的“变与不变”。从基本盘来看,我认为包括货币、财政在内的宏观政策将维持稳健中性,这是不变。但此外也有些政策变化,会对投资带来深远变革。
而变化点中,有以下三点尤其值得关注:一是碳中和,这会对火电、光伏、风电等能源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通过碳交易等抓手促进钢铁、建材等高耗能企业减排;二是反垄断,除了对互联网平台的行为监管,未来互联网金融也将成为监管重点,再进一步,强调开放共享与隐私保护的数据监管也是值得讨论的课题;三是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机会感,政府要在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持续下功夫。
中新经纬: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中,科技创新成为高频词汇。你如何预测相关走势?
杨帆:科技创新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定会是本次两会的热门话题,十九届五中全会曾提出要“以新型举国体制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的理解是,现在部分企业在细分技术领域做得非常好,所以未来不仅要依靠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力量,还要调动科技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再加上社会资本的力量。今年来看,我认为还是要重点关注“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比如芯片和材料。相关的产业政策可能也会更多地把原来发力在各个领域的力量集中到“卡脖子”这一块。
中新经纬:在做研究的过程中,你如何在密集发布的政策信息中把握热点呢?
杨帆:其实挺难的,一个政策落地后最终会引起多少水花,很多时候要靠经验去判断。如果没有做过政策研究的人,可能读文件会觉得每一个词都很重要。有些政策去年也强调了,今年有一点轻微的调整,但自有深意,里边的门道是需要琢磨的。
还有就是多与投资人交谈。客户常问我市场预期是什么,我就会问他谁是市场,其实他就是市场,我们交流的对象本身就代表着市场。所以在他们面前,如果这个政策讲了五遍都没有一个人感兴趣,那么它一定不是热点。
分析师日常:又要耐得住寂寞 又要活泼
中新经纬:你刚刚从路演现场回来吧,请问你平时的工作日常是怎么样的?
杨帆:分析师的日常基本上是调研、写报告和路演这三个过程,循环往复。通常我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后,先做大量的前期案头工作,比如在做两会前瞻时,我会分析历年两会、有的政策它为什么出台、在哪些公开场合被提及等,调研中尽量去相关部门走访。然后坐下来思考报告的框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凸显跟投资相关的逻辑是什么。通过反复修改、精炼,最终形成一份外发的报告。
当报告推送给所有客户后,有时他们会主动来联系安排交流。也有时是在这个观点还没受到市场关注前,我就预判它会产生重大影响,便主动去跟客户沟通,进行巡回路演。路演后也要不断修正观点,基本上是这样的循环。
因此,分析师的性格通常是有两面性的。我们在做研究时会非常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需要阅读大量冗长的资料。但是我们也有非常活泼的一面,是因为分析师要经常跟人交流、做客户路演,要善于表达。
中新经纬:这三个过程各自占比情况如何?
杨帆:基本上是各占1/3,不过我希望未来做研究的时间能多一些。因为许多政策内容不是单纯地去调研就可以转述给投资者的,而要经过深度的消化、重新翻译组装。如果做研究的时间太短了,观点只是在机械地复述,那么我总觉得是在浪费客户和投资人的时间。
中新经纬:作为政策分析师,哪些工作内容是你比较喜欢的?
杨帆:整体上来说,因为我做了很多年的政策研究,已经把一些政策当做基本盘来跟踪,这时发现新的研究课题我就会非常高兴。
比如,去年由于新冠疫情,各个国家都在研发疫苗,那时市场上就冒出来一个很新的话题,全球疫苗到底该怎么定价?从哪些标准来考量?而在发现这种新研究课题时,我都会非常兴奋,会用大量的精力去走访原来没有去过的部门,了解相关因素的决定逻辑。
如果说比较疲惫的地方,可能是在大量巡回路演时体力有点跟不上。记得最多的一次一天排了8场路演,结束后已经不能说话了。
中新经纬:政策分析师和其他的行业分析师有什么不一样吗?
杨帆:有一些区别,行业分析师的调研对象主要是上市公司,并且判断行业和产业趋势。而政策研究本身是一个跨行业的研究,研究对象是政策。而且绝大部分证券公司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政策研究,我们也算是在行业内把政策研究的方法论从无到有地搭建了起来。
在搭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政策并不是完全不可预测的外部变量,也有它的连贯性和周期性。现在政府决策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也越来越高,在前期会做很多的市场沟通,把征求意见拿出来跟专业人士交流。
我觉得我的角色可能会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一方面帮助迷茫的投资人去寻找方向,在政策出台后从研究角度提供解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了解市场的反应。在两会这种大型会议召开时期,这种“桥梁”的需求更加强烈。
谈基金经理“饭圈化”:他们值得被大家追捧
中新经纬:近日,基金经理“饭圈化”的话题被热议。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杨帆:在我看来,首先是反映了国人还是有很大的财富管理需求的。之前3000多万家庭受P2P影响,也是由于他们没找到正规军,只能用良莠不齐的标的来做自己的投资,最后很多其实收益并不好。而基金是一个能有效做财富配置的选项。
至于最近很火的这些基金经理,我平时也与他们有工作交流。我觉得其中很多人都非常专业,生活简单,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研究上,花很多时间调研公司,因此我认为能做到这样纯粹的基金经理值得被大家追捧。有些人的业绩也证明了这些年穿越周期下来,他管理的账户真的是产生了超额收益的。不过还是要提醒投资者要注意理性,不要盲目狂热。
中新经纬:你本人会希望拥有“饭圈”待遇吗?
杨帆:我不希望,因为出名之后很多事情也是被动的,比如必须做很多宣传活动,会有更多关注的目光。对我来说,还是希望把更多时间花在我的研究上。
中新经纬:在你身边会有很多人找你分享“财富密码”吗?你如何应对?
杨帆:还好,因为我毕竟是一个总量(政策)研究员,不做个股研究,所以我经常会“大义灭亲”,就直接讲因为我不做这方面研究,没办法给你推荐。如果推荐,也是推荐他们去买基金。但如果有朋友来询问一些宏观趋势,这个还是可以给出一些专业建议的。(中新经纬APP)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