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的逻辑

2021-11-19 11:00:00 金融博览财富杂志 微信号 


作者|刘晓丹

提要: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艺术品投资与证券投资一样,最大的风险来自群体性的跟风行为。

对资金敏感度极高的艺术品市场,很难再现前些年的大幅普涨。

艺术品投资在近年热点不断,是艺术品领域和投资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艺术品投资分为艺术品实业投资和艺术品金融投资。区分艺术品投资的两种形式,是考察艺术品投资的逻辑起点。

两种形态

●艺术品实业投资

艺术品实业投资所依托的是艺术品实体经济,能够为人类提供精神产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收益来自艺术品使用价值的增加。

艺术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艺术品能够在审美、认知、教化等方面带给使用者的有用性,其需要在艺术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加以体现:在创作与生产环节,艺术品创作者和生产者为艺术品赋予物质属性和最初的精神信息;在传播与销售环节,艺术史家、批评家、理论家、策展人、市场经营者以及艺术展览、新闻媒介、博物馆、艺术教育机构对艺术品承载的信息不断阐释、挖掘、整合、拓展、固化,使其使用价值不断传播与强化;在消费与收藏环节,艺术品被反复消费、长期传承,使其使用价值被充分扩展。借助市场,艺术品使用价值的增加可以体现为交换价值的增长。艺术品实业投资,正是得益于使用价值增加促成的交换价值增长,从而促使投入的资金得到增值。

●艺术品金融投资

艺术品金融投资由艺术品实体经济衍生而成,既可以对后者产生促进作用,也可能对后者产生不利影响。依托虚拟艺术经济的艺术品金融投资,其收益直接来自艺术品交换价值的增加。

艺术品的交换价值,是指艺术品进入市场后具有的换取其他商品的能力,直接体现为市场交易价格。艺术品交换价值增长,可能缘于使用价值的增加,也可能缘于市场需求相对于市场供应的增加。艺术品金融投资正是将金融手段引入艺术品领域,利用艺术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让投资者分享快速增长的艺术品交换价值,完成本金增值。艺术品金融投资可以直接“以钱生钱”,虽然能够产生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但并没有使艺术品的使用价值增加。

收益产生的两个条件

●艺术品实业投资:内生性需求增长

在艺术品实业投资中,收益产生的条件是艺术品市场内生性需求的增长。

艺术品市场的内生性需求,与来自市场外部的金融需求相呼应。从长期来看,艺术品市场总体市值增长,必须依赖市场内生性需求的持续扩张,内生性需求增长由艺术品收藏、艺术品消费两种力量拉动。国内艺术品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拉动力,便是强劲的艺术品收藏需求。目前,艺术品市场的动力正在发生本质性转换,艺术品消费需求将成为内生性需求的主动力。

●艺术品金融投资:资金的持续注入

在艺术品金融投资中,收益产生的条件是资金的持续注入。不论中外,艺术品市场内生性需求的迅速增加、交易价格的迅速提高,都会吸引场外的金融资本加入。

比如,大约从2004年起,大批以投资为目的的买家进入国内艺术品市场,造成了优质艺术品供不应求和艺术品价格整体性上扬。艺术品投资者并非终极买家,只是将艺术品作为获利工具,经常有很强的投机性。大量资金涌入,会使部分艺术品价格脱离艺术品本身,引发价格泡沫。但是,市场上行趋势中涌入的投资者可能在下行趋势中大量撤离,从而造成市场大幅调整,使某些艺术品价格大幅回跌。

两大风险因素

●市场无效:高额获利的前提

有效市场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其认为市场投资者具有足够的理性,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当前价格会及时反映投资品的内在价值。任何建立在已有信息基础上的交易,都无法取得超过市场均衡的回报。与之相反,无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并不理性,人的所有认识都是有缺陷或歪曲的。该理论认为投资品不能被正确定价,只要在其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买入,价格回归价值水平后就可以获得丰厚利润。

与其他商品市场相比,艺术品市场的无效程度更高。艺术品是典型的信息性、精神性产品,每个人因需求不一而对其看法各异,其使用价值大小高度依赖于使用者的主观判断。特别是在艺术品投资市场,信息公开不及时,共享程度低,投资者对信息反馈差异大,是高度无效的市场。现实情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艺术品投资群体中,有些掌握不公开信息,有些能够解读全部公开信息,有些只能解读部分公开信息,从而形成了对市场价格的多种判断。正是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这种高度无效性,才使掌握不公开信息较多、分析公开信息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容易获得收益。

●无效市场加大投资风险

根据随机漫步理论,即便在高度有效的艺术品市场,艺术品价格能够完全反映艺术品的内在价值,也会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其波动是随意的,没有任何规律可寻。而在高度无效的艺术品市场,可知的公开信息并不能完全体现为价格,以至于投资者对一些公开信息的技术性分析可能变得没有意义。由此,艺术品投资收益充满了偶然性。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艺术品投资与证券投资一样,最大的风险来自群体性的跟风行为。当某些艺术品被普遍作为优良投资品时,会吸引大量投资者跟进买入,从而快速推高价格,价格涨势很可能带动市场的过热情绪。相反,当某些艺术品被当成不良投资品时,会导致大量投资者抛售,从而快速拉低价格,价格跌势很可能引发市场的恐慌情绪。除了那些能够做到“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的投资者,多数投资者可能在市场的反复震荡中盲目追高杀跌,最终蒙受重大损失。

●政策风险

全球性的货币宽松曾经刺激了艺术品价格疯涨,也催生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井喷式行情,但防范金融风险始终是总基调。对资金敏感度极高的艺术品市场,也很难再现前些年的大幅普涨,艺术品投资收益率必将大幅降低,投机者很难再从中大幅获利。

在政策层面上,艺术品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多年来推出了多项鼓励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但个别艺术品投资领域由于虚拟性、投机性较强,被严厉整顿。比如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明确禁止包括艺术品在内的份额化产品公开发行、集中交易。2017年,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了《邮币卡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专题会议纪要》,重点整治险情频发的邮币卡交易。自此,高度虚拟的艺术品交易模式难以为继。

把握两种时机

艺术品投资收益等于售出价格减去买入价格、持有成本之差,由于持有成本相对固定,艺术品投资获益的关键是对不同时间节点的价格做出正确判断,从中发现操作时机。

●艺术品实体投资:超前判断艺术品的成长性

在艺术品实体经济领域,艺术品价格变动的特征不是波动较大,而是周期较长,因此,投资的关键是对艺术品的成长性有超前判断,应深度研究艺术家和艺术品,考察其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持续稳定性,考察其异质性、衍生能力、创新能力等内生性增长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在艺术品实体投资领域,同样需要有逆向思维,那些当前价格高、多数人对其未来期望过高的艺术家或艺术品,成长性可能反而有限。当前价格足够低、多数人对其未来期望较低的艺术家和艺术品,或许也是投资的好时机。

●艺术品金融投资:理性判断合适时机

在艺术品金融投资领域,任何时段都不可能是完全无效的市场,从长期来看,不会有一直上涨的艺术品,也不会有一直下跌的艺术品;任何时段更不可能是完全有效的市场。从短期来看,艺术品价格总是在上下波动。作为投资者,价格上涨至拐点前都是买入的好时机,下跌至拐点前都是售出的好时机。这种市场时机或由外部资金状况所致,或由投资者群体情绪所致,或由市场操控者推动所致。作为投资者,关键是用理性判断控制冲动情绪,采用逆向思维和逆向操作,在多数人卖出时买入,在多数人买入时卖出。

(本文为山东省教育厅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计划项目《艺术品质押融资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17RA177)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博览财富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