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和它的数字化实验者们

2021-11-28 17:12:41 盒饭财经 微信号 

伴随着科技巨头也蹲在田间地头,埋头搞科研,农业的未来有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者 | 曹雨

来源 |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第1169篇深度文章 | 10分钟阅读

一颗番茄能种到多么极致?

11月底,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的一批“人工番茄”即将挂果成熟。

这些番茄,成长于大棚,却有不同的种植方式——每天,都有专业的团队根据测算,远程对不同独立大棚里生长的番茄,进行肥水、光照、温度等操作。

这些团队,都是来自于人工智能、农学、数据科学等领域的佼佼者。将他们聚集到一块的,是拼多多发起的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多方协同的目的,是探索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运用,特别是在低人力投入的情况下,让农业生产高质又高效。

去年,也曾在云南农研基地,各方团队利用AI技术培育出了“人工草莓”,将草莓产量提升了196.32%,且投入产出比平均值高出传统方式75.51%。

在未来,类似的场景,会成为常事。

“继二季度之后,本季度的利润也将全部投入‘百亿农研专项’”。11月26日,拼多多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表示,会将发展重心更多地转向研发,并利用拼多多在技术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业数字化。

数字化的浪潮真正席卷到了农业。在过去,由于处于商业毛细血管终端,且环节众多、流程复杂、工艺落后,农业一直是互联网化最后一个堡垒。如今,在乡村振兴、消费扶贫等战略中,拼多多们迎来了时代与市场的机遇,而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持续深入农村市场变革,给乡村带去新思路、新逻辑。

伴随着科技巨头也蹲在田间地头,埋头搞科研,农业的未来有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将以拼多多为切面,研究涉农电商在农业数字化道路上的可行性。

研发代替营销,钱要烧在农业上

拼多多变了。

一方面体现在增长速度上。

11月26日,拼多多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营收增长正在放缓。

拼多多Q3总收入215.0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环比下降7%。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6.4亿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7.847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1.502亿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4.664亿元。

另一方面体现在增长策略上。

本季度,拼多多营销费用为100.506亿元,去年同期为100.719亿元,上季度为103.879亿元。这是继第二季度营销费用占比达历史新低之后,环比再次减少3%,连续三个季度呈下降趋势。

营销费用调整的同时,研发投入却创新高。财报显示,本季度研发费用达到24.224亿元,主要用于技术平台的投入和研发人员的招募。据拼多多年报披露,公司研发人员的占比约60%。

拼多多CEO陈磊在随后的财报分析师会上强调,拼多多下一步的重点将从市场营销转向投资,表示:“将不断增加科研方面的投入,而非之前的销售和市场营销。”

整体看来,拼多多改变了以往迅速扩张的模式,正在走稳健的路线。这也反映了拼多多增长策略重心的转变,由通过对外高投入地快速争夺用户与市场,转向向内生长。

变慢了,也当前整个互联网都在面对的问题:腾讯和阿里,这两家企业都在今年出现了亏损,这也是近10年来的首次亏损纪录。字节跳动也传出收入增长停止,如果属实,这还是字节跳动自2013年开拓商业化以来的首次。

他们需要一场价值变革。

拼多多将未来锚点瞄准在了农业上。

在这一季度,拼多多再次释放了加码农业的信号。继第二季度全部利润投入8月设立的“百亿农研专项”,陈磊宣布拼多多本季度全部利润将继续投入该专项,进一步在农业精耕细作。

据了解,今年8月,拼多多设立“百亿农研专项”,宣布将第二季度及未来几个季度的利润优先投入该专项。9月底,“百亿农研专项”获得了股东大会的批准。

一场新的互联网农研实验,已经开启。

从渠道到科技,能改变什么?

“言农夫之耕,当先利其器。”

赋能农业,其实并非一个新鲜概念。在过去,科技、互联网、房地产公司都曾试图参与进农业效率的提升中,但因为农业体系太过复杂,真正实现起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农业流通环节为例。拼多多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虎嗅采访时曾表示,农产品(000061,股吧)从农户的产地到消费者手中,往往要经过6-8个环节。整个过程中大量成本叠加与高损耗率,造成生产和消费的错位:农户辛苦一年没挣太多钱,消费者也觉得买得太贵。

传统的农业流通环节

电商平台进入后,局部流程有所精简,比如,农产品线上化解决了流通问题,让链条精简,也让价格的竞争力变强。这也是目前拼多多、阿里、京东等都在做的事情。

但繁杂的流通体系只是农业效率提升的阻碍之一。农业要发展,离不开生产端农户种植水平、田间地头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消费端与生产者之间高效的需求对接。简言之,只有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均实现效率提升,农业才能真正获得整体增量。

拼多多在农业上的投入,也不只为农产品提供线上销售渠道,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均是农业“新基建”。

比如,在过去,农民种植生产都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如何为今年的生产做计划?假如要扩大产能,农产品滞销怎么办?

以今年拼多多上的网红苹果为例,拼多多的方式,是针对中国苹果产业小规模种植的特点,通过“拼”的模式,将时空上高度分散的需求,和自然成熟的小规模果园供给在云端精准匹配,打造一条“乡村果园直连家庭果篮”的产销对接高速通道。

也就是“农地云拼”模式。相当于建立起一条覆盖全国的农产品上行“短链”,其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生产得以按需推进。这让生产、流通环节价值得到进一步释放。

陕西洛川顶端果业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他们的10000亩果园,由1000多户种植户托管,生产出的苹果直连拼单用户。去年下半年,尽管苹果价格波动,顶端果业依旧以高于市场0.2-0.3元/斤的价格收购,为每家农户增收2万元。

如今,拼多多已经带动超1600万农户参与到这场数字经济之中。

不仅要帮助把农产品“卖出去”,更要把产量“提上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生产端,拼多多还把视线投向了更底层的技术可能性。除了通过组织研究AI草莓、AI番茄,2021年,拼多多还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产学研机构联合主办“第一届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寻找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今年8月,拼多多启动了其年度智慧农业大赛,其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来应用他们在农业方面的技能,并开发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和收入的技术。在“第二届多多农研大赛”上,大部分入围队伍的队员为90后、95后,甚至不乏00后的身影。

这一次,拼多多又聚焦到了“人”。

一场“无限”游戏

外界对于拼多多重投农业并不意外。

一来,拼多多是做农产品起家的,过去六年,拼多多先后建立了直连超过1000个农产区的农货中央系统,探索出“产地直发”“农地云拼”等多种助农模式,是实实在在深耕农业的企业。

二来,拼多多高层长期对农业科技的重视。今年3月,创始人黄峥宣布退休时,就在致股东信中提到,“拼多多是农产品起家的,过去几年里拼多多对农业领域的贡献主要还是在流通领域”。显然,黄峥想做得更深更透,从种子开始。

接替黄峥的新任掌门陈磊也是妥妥的技术流,自6年前拼多多成立初,陈磊开始担任拼多多CTO起,带领团队一手创立了“农地云拼”的技术体系。他认为,“中国相对传统的农业领域,恰好到了迫切需要技术寻求改变的关键时刻”。

第三,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平台,拼多多在农产品销售上优势明显,订单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农村电商的发展。

内外因双重驱动下,技术农业,成为了拼多多的新标签。

这一标签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拼多多找到一个新的未来,让农业融入数字化经济中也有其社会价值。

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即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GDP的比重)为0.77%,同期全国的科研投资强度为1.7%,农业科研投资强度的国际平均水平是1%,发达国家一般为3%~5%。

尽管我国是农业大国,互联网发展也相对较快,但农业,始终是一片科技化程度较低的地界,农业变革的潜力还远未发展出来。

科技携手农业,是一条足够宽广的赛道,也很难看到终点。如今的“百亿农研”计划,就是在挖掘一条全新的农业发展路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盒饭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