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理财、债基赎回压力还大吗?

2022-11-18 16:16:38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1月18日电 题:理财、债基赎回压力还大吗?

作者 明明 中信证券(600030)首席经济学家

近日,债市大幅调整,资管产品赎回增多引起关注。赎回潮如何形成?后续又将如何演绎?

债市超预期回调引发资管产品净值回撤

2022年是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转型元年,截至2022年6月底,净值化比例已经达到了95.09%,基本接近完成,刚兑产品不再,但是投资者心理预期短期内难以改变,对于净值未能达到业绩基准的情况短期尚可接受,但若是跌破净值或短期内急跌,则会打破很多客户的心理防线,引发赎回行为。

图1 理财产品破净占比

图2 11月10日后公布破净的产品近一周实际收益分布

图3 11月10日后公布净值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情况(%)

除银行理财外,债基近期表现也较差,可能引发银行表内委外和银行理财配置债基的赎回,带来较为严重的负反馈效应。银行无论表内外风险偏好均较低,且由于内部决策流程较慢,行为一般具有连续性,因此债基持续表现不佳可能引发银行持续赎回,继而又加大了债市回调程度。

顺周期与权益市场分流加大赎回程度

投资者由于金融知识的相对有限和出于追涨杀跌的心理本能,对于市场的短期波动忍受度较差,容易引发赎回行为,而机构往往被迫跟随赎回。当理财和基金抛售压力较大时,又会引发市场继续调整,继而进一步影响净值,继续引发赎回压力,申赎行为的“顺周期性”往往会放大市场波动,形成“债市下跌-净值回撤-产品赎回-被动抛售-债市继续下跌”的负反馈模式。

同时,权益市场复苏可能会分流理财、货基、债基的投资资金,引发固收资管产品赎回规模加大,加深了赎回的程度。8月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债市表现承压,导致债券基金、银行理财等产品的业绩也随之下滑,进入11月后,防疫方式的优化以及针对地产等行业的“宽信用”举措持续出台,投资者对政策以及长期经济的预期发生转变,愈发看好权益市场复苏。在投资者开始主动调仓,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时,债基等固收类产品被提前赎回,管理人抛售压力加大,引发债市持续调整,继而加深了赎回的程度。

资管产品赎回压力大吗?

理财与基金不同,除现金理财外,大多为定期开放型和最短持有期型产品,投资者并不能随时赎回。从理财产品到期数量来看,11月17日到月底仅1111只理财产品到期,数量相对可控,12月由于年底考核,理财产品到期数量较多,但届时赎回潮预计已结束,不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图4 理财产品到期数量分布(只)

此前一段时间,债市对利空比利好更为敏感,随着央行、银保监会出台具有标志意义的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叠加对于资金面的担忧有所加剧,同时疫情防控政策有所优化,债市投资者负面情绪集中爆发,看空力量集中宣泄,造成债市急跌,在引发赎回潮后又加深了调整程度。在宽信用尚未得到实际验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时,债市收益率并无持续快速上行的基础。(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编辑:吴晓薇

(责任编辑:周文凯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