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降息了,月底之前,这事赶紧办了!

2023-06-11 02:45:34 力哥理财 微信号

进入6月,几大国有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

活期从0.25%降到0.2%,定期下降0.05%-0.15%不等,最长的5年期利率只有2.5%,之前很火的大额存单,现在也普遍降到3%以内,很鸡肋。

先科普两个很多人困惑的问题——

我们国家利率不是央妈定的吗?怎么还能大行降,小银行不降?

好多年前,我们就实现了名义上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理论上银行给储户开多少利息,自己说了算。

在国外,不仅是理论,实际也这么做。

所谓美联储加息/降息,央妈调节的,是央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贷款利率(隔夜拆借基准利率),至于这钱到了二级市场,商业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存贷款利率,银行自己衡量风险收益,赚了亏了都是你的。

但在咱这,加了点中国特色,为了把控金融风险,不让银行乱来,大方向还是央妈说了算,银行只能在央妈定的基准上,适当上浮(存款)/下浮(下浮)一定比例,以增强竞争力。

国有大行财大气粗,网点多,知名度高,很多不懂理财的老百姓(603883)就爱存。

去年河南那事闹得人心惶惶,很多懂理财但很胆小的储户,也更偏爱大行,所以丫有更强的吸储底气,不太会像小银行那样拼命加息打价格战。

现在上头要求拼命低息放贷刺激经济,但市场信心很差,贷款很难,存款利息还那么高,银行就有亏损可能。

所以这轮自主降息,是在央妈划定的基准线上,降了点上浮比例。

小银行也面临一样问题,所以大哥先走一步,小弟也会跟上,也就这一两个月的事。

……

另一个问题是:为啥三天两头听说降息,我的房贷利率还不降?

现在央妈货币政策工具比以前丰富很多,比如麻辣粉(MFL)、酸辣粉(SLF)、酸辣藕(SLO)啥的,特点是精准、灵活,随时调整剂量,基本都是微调。

相应的,直接动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率低了很多,直接动存贷款利率的频率更低了。

存量房贷利率由LPR基准+上浮基点构成。

上浮基点,可以打折,也可以一点几倍,在签房贷合同时就敲死了,30年不变。

前些年楼市火爆,为抑制购房需求,二套房贷上浮基点很吓人,动不动6%+。

要减负,只能寄希望于LPR基准下调。

这LPR吧,名义上也是各家银行共同商讨决定的,实际上你懂的,央妈不点头,谁敢动?

当年存量房贷统一改LPR时,网上出现了一大堆不懂金融学的反智阴谋论,认为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呢,银行贼精的,它让改LPR,一定是想多赚钱,我偏不,我就选固定利率!

不管我怎么苦口婆心科普,都没用,三观都快碎光了……

过去4年大家都看到了,没有一点点意外,LPR一路下滑,5年期基准从4.85%降到4.3%,房奴利息负担实际已减轻不少。

问题是,5年期LPR最后一次降是去年8月,过去一年中国经历了啥大家都知道,所以市场不断预期LPR还会降,但就卡住不动了……

没有持续降息的理由,可能是央妈对中国经济韧性还比较有信心,担心降息太快,会引发高通胀,甚至重新激起房产投机热。

现实情况如何,大家都看到了,我也不便多说。

加上房贷利率调整一般以自然年为单位,今年降息,要到明年1月1日才开始计算,所以很多背着惩罚性高利率的房奴,就特别急,觉得现在存款利率那么低,理财又亏钱,房子也贬值,打工赚钱也变难,还背那么高的利息,实在亏大发了!

……

我之前预告过,5月经济数据估计会难看,比4月更难看。

现在数据出来了,房价、消费、信贷、通胀、PMI……都一如既往,不出所料不行,前两个月有所回暖的出口数据,5月又掉头向下,同比下跌7.5%,汇率也再次向下跌破7.1,去年底疫情解封收付的汇率失地,现在又都丢得七七八八了,

经济三架马车,一起熄火。

基层的切肤感受,早就哇凉哇凉了。

我现在随便写点啥,哪怕文章里很有信心给大家打气,后台留言都是一片唉声叹气,各种暗讽揶揄……

讲真,我也不太明白,为啥就那么淡定,不赶快多出点实实在在的狠招救经济呢?

经济低迷,(预期)日子不太好过时,人容易倾向于玄学,神神叨叨的,信“命”,一命二运三风水啥的,本质是一种无力改变客观环境时,想办法麻痹自己神经的自我拯救。

就拿存款利率来说,90年代中前期,改开二次发车,一年期存款利率高达10%。

97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内经体改革进入深水区,下岗潮来袭,四大行天量坏账剥离,国内陷入改开后第一次大通缩,存款利率大降,一直降到2003年的1.98%才消停。

紧接着中国就进入入世红利爆发期,一直到2007年周期登顶,经济过热,大宗商品飙涨,“煤飞色舞”,一年期存款利率又回到4.14%。

谁料第二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为刺激经济,利率一下降到2.25%。

四万亿用力过猛,很快出现副作用,房价飞涨,怎么都压不住,于是赶紧重新加息,但后来产能过剩,经济复苏又有所反复,2012年后再次进入降息通道。

2015年后,一年期基准就锁定在1.5%,18年贸易战和20年新冠第一波冲击时,小幅加过两次,后来又回到1.5%。

可见,利率变化和经济周期关系密切,虽不断起伏,但过去30多年大趋势是不断降息。

因为GDP增速越来越慢,资本回报率越来越低,市场无力承受更高的借贷成本,对应存款利率只能一降再降。

……

和存款利率一起降的,还有保险利率。

全市场利率持续下滑,保险公司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未来收益率同样会下滑,但现在允许保险公司最高给客户开3.5%的预定利率,在监管看来,显然太高了,保险公司长期hold不住这么高的成本。

为避免若干年后保险公司经营困难,要监管出来擦屁股,现在就要把承诺的利率给降下来。

这事不是第一遭,前些年最高预定利率是4.025%(监管允许在基准3.5%基础上,最高上浮15%),后来也叫停了。

这一波,就要从3.5%,降到3%。

调整时间窗口,大概就在6月底。

这事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监管不希望保司炒停售,保司现在也怕集中冲量,忙不过来。

按过往经验,人性就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我儿子不到第二天交作业就不做,很多人不到好产品明天就要永久性下架的时刻,就是不当回事,一定要玩临时抱佛脚,急死自己,忙死别人……

现在这“佛脚”最多也就三周能抱,真不是啥饥饿营销,就是监管叫停,特别简单粗暴。

……

这几年,包括理财市场在内的很多行业都不难发现,整个社会容错率下降特别明显。

最近理财圈还有个大新闻,三方基金平台上线的基金盘中实时“估算净值”功能,被勒令下架。

原因是有些“估算净值”和晚上基金公司报的实际净值相差较大,很多亏钱基民气不打一处来,觉得基金经理肯定老鼠仓偷吃,于是基金吧里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都嚷嚷去监管投诉,让基金公司还我血汗钱……

监管被这么多投诉搞得头大死了。

群众的迫切需求就是我们最大的工作任务,那就别搞金融创新,直接下架,所有人都看不到估值,也就不会投诉净值有猫腻了。

其实,公募净值是如何产生的,我过去理财文章、理财书、理财课程里说过很多次,属于最基本的基金ABC。

但大部分基民就是没接受过这些基础理财教育,于是跟着网上阴谋论瞎起哄,毕竟市场不好,天天亏钱,总想找个出气筒。

问题是,“估算净值”是个很有价值的金融创新产物。

既方便我们做套利投资时参考,也方便我们倒推基金经理最近持仓变化,由此推断基金经理风格和思路是否改变,我们是否要加码或减仓。

现在好了,有人一闹,大家都别看了。

投诉投诉,投你妹啊~

存款利率下降和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下降,本质也这么回事。

必须保证金融机构经营稳健不出风险——容错率为零,优先级最高。

至于由此可能导致老百姓理财无门,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所以手里还拿得出闲钱的,现在赶紧能买一点是一点。

二线郊区和三四线多余房子赶快卖,骨折降价也要卖,买不起/买不了一线核心区的,也可以考虑把钱投到增额终身寿里,至少未来50年投资回报率,现在就能100%确定,心里踏实!

不像社保养老金,几十年后你每月能领到多少钱,现在谁都说不准。

具体现在市场哪款产品性价比最高,适不适合自己,有什么投资要求,这些细节问题可以戳↓↓↓,我们团队的保险顾问会为你一对一服务

要是有实在拿不准的问题,也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加小宝微信咨询确认——

反正就这么回事,我能提醒的都提醒了,大家耗子尾汁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力哥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