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在中国,月薪10000,真的不需要气喘吁吁

2019-12-27 07:45:31 和讯名家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毯叔盘钱(ID:bigmoneyball),作者为毯叔,首图来自壹图网。

  前阵子有个热点在微博刷屏了:“月薪1万和10万的真实差距”。

  作为一个金融大叔,我必须严肃指出,这个对比是十分荒谬的,不仅没有考虑到个人所得税在工资中的水涨船高效应,也没有考虑到不同资产人群的消费需求和压力。只是单纯为了制造焦虑而制造焦虑,完全没有可实际参考的价值。

  不过翻来覆去看这个热点,我倒是发现了一点很有趣。这条微博下的热门评论,清一色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首先请告诉我该如何月薪1万呢?”

  月薪过1万?这很难么?

  是的,很难。

  虽然我们每天都能在朋友圈看到“煎饼大妈月赚三万”,“某蒙实习生月赚五万”,“30岁前实现财富自由”的炫富贴,还在上海相亲女的爸爸口中,听到了那句著名的:“五千块一万块一个月,讨饭啊!”

  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大多数人还在紧紧守着4位数的工资过日子,还在惦记着下个月的房租能否按时交齐,还在为自己无法一夜暴富而莫名焦虑。

  这个世界的魔幻之处就在于,消除了信息沟壑的互联网把所有人的地域,家境,学历等现实因素统统折叠,啪啪打在你脸上的就是整齐划一不容分说的财富等级。

  这是一口毒药啊。

  它的毒性在于:无论你赚多少,你都会发现周围有人比你更多,无论你想怎么改变,你都会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于是,有些人自暴自弃,有些人则急功近利。

  总之,都不是好的结局。

  1

  可事实上,We are too young too naive。

  我们都太容易被蒙蔽,被身边的人和事所蒙蔽,也被媒体带的节奏所蒙蔽。

  月薪过万,到底能够打败多少中国人?泡沫破灭,留给我们的真相是这样的:

  假定你目前的月薪是1万,那么你的年均可支配收入(annual net income)四舍五入大约为10万 。什么是可支配收入?就是你能拿到手的钱。

  工薪族的可支配收入=税前工资-个税-社保。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10万的可支配收入在世界范围大概是什么富裕程度呢?

  安利大家一个网站叫globalrichlist,输入你的国家和年可支配收入,你就可以清晰知道自己的财富水平在世界的排名。

  我输入了100000以后,结果出现了:

  我排在了全球富豪榜的前1.70%,排名为101790033。恭喜我吧,年赚10万已经超过了全世界98.3% 的人  ,妥妥的人生赢家了。

  2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份收入在中国的真实情况:

  国家统计局在2019年1月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82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17元,如果将全国居民人数五等分,我们可以更直观的看到收入水平的分布情况。

  全国人口中收入最高的20%的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为64934元,由于中国的薪资分布呈偏态分布,少数极富者会将整体水平拉高,这意味着年收入在6.5万元以上的,都还不到10%。也就是说如果你每年可支配收入达到6.5万元,你就打败了90%的中国人。更别说你的可支配收入已经10万了。

  国税总局有个规定,个人年收入超12万元,是需要在网站申报的。在2017年,我国的申报人数在1500万人左右。1500万占中国人口多少比例?1.1%不到,也就是说如果你年入超过12万,你就打败了99%的中国人。

  而从月收入的角度看,根据2018年CNNIC发布的《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2017年12月还是半年后的2018年6月,中国月入8000以上的网民都只有10%上下,更别提你还比8000多了2000元。

  你以为的从来不是你以为的,你焦虑的也从不是你应该焦虑的。

  贫富差距如一把利刃,把中国割裂成一个折叠世界,所有人都生活在巨大的认知差距里。其实关于贫富,还有这些真相你应该知道:

  你一定感到难以置信,毕竟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认知限制的自我世界里,你生活在大都市,就狭隘的以为全国各地的城市都是车水马龙高楼广厦,摩登白领是职场标配,飞机火车是出行必备。月薪没过万?那该怎么活?

  何不食肉糜啊。

  3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同样,知道了财富的真相,却依然拯救不了月薪1万“穷人”的自我悲悯。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是真的穷啊。

  国家统计局和各种官方机构的大数据当然有价值,他们可以用真凭实据来证明我们是如何优越和牛逼。

  可是这些数据真的有意义么?未必。

  首先,人是比较的动物,可是说我们是井底之蛙也好,我们狭隘也好,事实就是,没有人会跟所有中国人比,我们只会和自己所在的圈子比。和自己同一个城市的朋友,自己的同事,自己的同学比。

  就我所在的金融行业而言,当年跟我一起毕业的同学,基本都留在了北上广深,去的也都是银行、证券、基金这样的头部公司。当年毕业的时候,我们学院的年平均薪资在10-20万这样,如果谁签了5万以下的offer,他一定觉得自己是个废物。至于其他人?那当然连废物都不如了。

  如果他在其它行业,毕业还直接回老家了,拿一个5万的offer可以说是顶天了。

  但这种横向对比有意义么?当然没有意义。

  就好比你非要说你在北京一年的收入能在老家城市买一套房。有意义么?你又回不去。

  事实上,打败百分之九十的中国人给不了你任何牛逼,打败你朋友圈里的百分之九十才能让你自豪感爆棚。

  4

  如果真的要去比个财富水平高低,你应该比较的是什么?是阶层和生活状态。

  现在的社会,单纯从收入多少是没法看出能打败多少人的。研究生毕业的凤凰男月薪1万,本地土著也月赚1万,被老爸逼着学习本领的富二代工资1万也很正常,但你能说凤凰男和富二代同时打败了90%的人吗?

  赚多少钱,那只是一个数字。更重要的是你在国家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那叫阶层。

  我们正在眼睁睁地看着我们国家的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演变成沙漏型。精英阶层高高在上占据顶层;享受着最好的资源和服务,大量的草根阶层挣扎在底层,一边仰望一边绝望;中产阶级则夹在中间患得患失进退两难。

  这些年,大家都在嚷着阶层固化,其实就是因为阶层的上升通道变得狭窄,草根寒门的逆袭之路举步维艰。靠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越来越难以跨越家庭几代的财富积累。如果你的阶层原本就是在50%的位置的话,就算月薪再高,你也挤不进去那前10%的圈子。

  而生活状态的差异更是显而易见。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富有不是依据他的收入而是根据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越高。]

  假设你在帝都月薪1万,每月花费房租5000,通勤1000,吃喝2000,你的朋友在家乡18线小县城月薪4000,有车有房有老婆,晚睡早起假期多,你觉得谁的恩格尔系数高,谁生活的比较好?

  所以,看看我们周围谁在吃着好吃的,住着好的环境,享受着好的福利,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存在。

  从财富的排名来看,月薪1万年入10万已经有资格站在金字塔的顶端笑傲众生,但面对真实的生活,我发现大多数人非但没有感受到人上人的优越感,反而被现实压的气喘吁吁。

  在一线城市,几百万的学区房,几十万的汽车,几万块的学费,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标配,有人要供养孩子,有人父母生病卧床,还有人要给家里每月补贴。为了这些,他们不得不拼命往上爬,却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张爱玲所说的:“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却没有你可以依靠的人。”

  这样的生活状态快乐么?全都是窘迫。

  再多说一点,可能很多人意识不到:我们反复讨论的月薪1万,一直是从工资角度来说的。而真实的社会财富,其实是从资产角度来说的。

  怎么说呢,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当然正确,但是有些人的真实收入,它是统计不进来的。

  比如一个帝都拆了三套房的大妈一个月工资只有3000块,你月薪1万,工资挣得比她多,但是,呵呵呵呵,人家一个月收来的房租3万块。

  你,年入十万,完败。

  5

  世界如此喧嚣,真相何其稀少。

  对财富的追求已经成了所有人昭然若揭的企图,对财富的焦虑也成为了每个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主旋律。无论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还是家庭顶梁柱的中产阶级,他们都在不停的赶路,不停的奔跑,仿佛一个不小心,就会被这个时代落掉。

  这个世界,所有人都告诉你要快,但从没有人告诉你要慢下来。

  你一定想不到,在中国,有1亿人过的比你丰衣足食,但其它的10多亿人也过的自得其乐。

  月薪10000,真的不需要气喘吁吁。

  我们为什么要知道真相?

  是为了更客观地活,也更松弛地活。

  是为了让自己有勇气追赶,也有底气下落。

  月薪10000,你已经打败了90%的中国人。

  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打败自己那颗惴惴不安的心。

    编辑:陈霞 毛德芬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苏宁财富资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