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2020疫情过后,这3大新兴职业会很赚钱!

2020-02-25 14:11:24 和讯名家 

  疫情还没结束,很多企业都不太好过。

  比如市值150亿的新潮传媒,开工即裁500人;

  知名IT培训机构“兄弟连教育”,北京线下全部校区关停,遣散全部员工;

  北京知名KTV“k歌之王”,宣布与全部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当企业出现经营问题,大多数员工就会成为炮灰,比如之前在朋友圈疯传的一张照片,不是玩笑,是很多职场人面临的困境。

  虽然疫情对很多线下制造业、服务业造成冲击,但也催生了不少线上的职业。

  据某人力资源公司数据统计:开工首日,线上教育行业招聘职位数上升。

  我有个做文案咨询的讲师朋友,正在做一个“如何打造线上爆款产品的”的公开课,没想到仅用了5个小时,就吸引了1000个客户,线上营收1万+。

  还有一个以前做线下课的老师最近告诉我,短短两周就从线下老学员里面线上招生1000人,赚了69万!

  所以说,不是所有职业都会受疫情影响,有些你想不到的职业,反而会迎来行业的春天,越来越赚钱。

  三种职业,

  在未来将会成为风口

  最近,我在网上注意到两个新闻,让我很惊讶。

  一个是“广东医用配送智能机器人,出发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

  另一个是“疫情期间,南京钟鼓楼医院请人工智能医生来帮忙”。

  为什么这两则新闻让我震惊呢?

  因为我没想到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这么快,连护士、医生这些基本需要人力的职业,也可以让人工智能来帮忙。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朋友,在银行里面做柜员的,年前跟我说被裁了。

  我当时问她:为什么这么突然?

  她说:

  现在很多银行都配备了智能柜员机,她认识的一些大堂经理,甚至理财经理都失业了,因为在手机上就可以办理业务和买理财产品。

  以前在电视上,看到人工智能取代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现在没想到,竟然自己也被取代了。

  我对朋友的失业不胜唏嘘。

  但我想了一下,朋友被人工智能取代,其实是大概率的事情。

  因为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从人类的行为中找到规律,编制成算法,让机器从海量的数据里学习,再作出决策。

  所以,如果你的工作中,存在这大量重复性、而且有明确流程和目标的行为,那机器就能通过学习,模仿甚至超越你。

  像搜索、记忆、整理和数据分析这些技能,机器有更强悍的大脑,取代人力几乎是必然。

  那有哪些技能难以取代呢?

  有科学研究表明,主要有三类:

  社交智慧、

  创造力、

  感知和操作能力。

  “社交智慧”包括谈判、教育、洞察能力,“创造力”包括审美、创作能力;而“感知和操作能力”是指在复杂情况的协调操作能力。

  这三种能力机器取代不了,因为本质上“与人密切相关”。

  比如说小学教师,就是“社交智慧型”职业,机器可以模仿老师教学、传递知识,但无法代替老师的“育人”职责,而对学生而言,老师的“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

  至于像作家、设计师、科学家这种需要动用主观情感和创造性思维的,机器也很难替代;

  而“感知和操作能力”,你也许会有点疑惑,机器在动手和操作上,难道不比人要缜密?

  这里有一个前提,是指面对一些复杂情况,不能按照一套程序走到底的。

  比如说美容师、医师、飞行员等等,他们每次碰到的,都有可能是特殊的情况,可以走程序,但主要靠经验。

  这三种职业类型,非但不会被取代,而且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可以如虎添翼。

  像小学老师,我认识一个朋友,经常说批改试卷人手不够,板书写知识点又比较费时间。

  现在学生们基本在家线上学习,她说用互联网教学,省去了很多板书和批改作业的时间,她可以有更多时间来备课和提升直播效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很好。

  每一种职业,在每一次社会遇到挑战和变革的时候,都有机会和缺陷。

  你要做的,是要看清楚这次疫情给哪些职业催生了新的机会,这样才不至于被裁员的大潮裹挟而去,而是顺势而上。

  “爱美”成为标配,

  女性更能找到机会

  如果说疫情对什么行业影响比较大的话,医美行业应该算一个。

  因为医美行业是服务行业里面的垂直领域,这个春节,还哪有人敢去美容院呀。

  的确如此,但是你要留意到,这个行业却是一个“低频消费”的行业,类似房地产

  你不可能每天都买房吧,你也不可能每天都做医美整形。(关于房地产板块的看法请戳(《疫情后打算买套房?真的不是说买就买那么简单!》)

  这种“低频”行当,疫情期间反而是大家潜伏做决策的期间;

  等到疫情结束,购买决定都下了,还不都跑出来执行吗?

  据中国医美第一股新氧科技的负责人表示,

  虽然表面上整个行业处于“冰霜期”,但app后台显示,DAU(每日活跃用户人数)反而达到爆发的水平。

  很多用户利用宅家的时间选适合自己的项目,相信疫情过后就会重新迎来行业爆发。

  不得不说,医美行业就是一个“延迟受益”的板块——生命力很顽强!

  比如我有个朋友,在一家专业的美容机构工作,年前跟我说,找她做微整形的女性,从元旦一直排到了除夕。

  从消费者来看,30岁以下年轻女性占了一大半,最小的还有中学生。

  我忍不住问她:整形真的这么火吗?

  因为在我的印象里,整形失败、闹医患矛盾的案例经常可以在电视里看到,大家对医美项目还比较警惕。

  朋友纠正了我这个观念,她说:

  现在医美行业确实良莠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医美服务现在已经成了年轻女性的‘快消品’。

  在18到40岁女性中,医美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了7.4%,也就是说,每13个年轻女性,就有1个做过医美项目。

  我不禁感慨,女人对美的执著,的确为GDP贡献了很多力量。

  除了医美行业,在美妆行业,也有这个趋势。

  据数据显示,2017年天猫美妆的前三名是美宝莲、玛丽黛佳和魅可,但2019年就变成欧莱雅、兰蔻和雅诗兰黛,连SK-II也排在了前面。

  越来越多女性愿意去为“取悦自己”而付费,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财富机会。

  我一个当健身教练的朋友跟我说,现在一线城市的中产女性,特别注重身材管理。

  她们去健身房办健身卡,通常不会看什么套餐,而是请一对一的私教,私人定制健身方案,有时候没空的话,还请健身教练来家里作指导。

  要知道,现在请私教,动不动就几百块一个小时啊。

  还有,我认识一些卖营养补剂和瘦身零食的微商大佬,她们年收入基本过千万,生活过得滋润丰足。

  如果在几年前,你根本无法想象,这种“颜值经济”所带来的红利。

  无论你是从事服装首饰、还是美妆个护、健身美容,甚至在社交平台小红书写种草文案,只要是一切塑造“美”的东西,都能找到致富的赛道。

  还记得2019年红爆全网的李佳琦吗?

  一个人,双11,销售额,破10亿。

  所以说,做“颜值生意”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你越懂“孤独”,

  越能撬动财富

  前段时间宅在家里,感觉挺无聊的。

  前几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晒照片,竟然是塞班岛!

  我既妒嫉又好奇,问她:怎么去塞班岛了?

  她说:“春节前就已经去了,打算度假大半个月,等疫情缓一缓再回国。”

  这个朋友,是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老板。我问她,现在公司不用打理吗?

  她说,她们公司虽然有几十号人,但因为多数是线上业务,而且团队的人老早就习惯了线上办公,所以几乎没有影响。

  我其实挺羡慕这种实现财务自由的成功女性。她们似乎什么都不缺,最缺的,或许是陪伴。

  我问她:“你现在30多岁了,不急着找对象么?”

  她说:“对象是要找,但要对的上胃口。现在的我,不会将就。何况,家里还有一对子女陪着我呢。”

  她所指的“子女”,是一条狗,和一只猫。

  我发现,现在好多年轻中产女性家里,猫和狗,都几乎成了生活必需品。

  比如2019年,你猜“双十一”最受欢迎的进口商品是什么?

  是猫粮。

  现在的年轻群体,越是生活在大城市,越是高收入,就越倾向于过独居生活。

  Ta们似乎什么都不怕,唯一怕的,也许是内心的“孤独”。

  按照这个逻辑,如果你越懂ta们的“孤独”,你能赚到的钱,就越多。

  除了前面说的猫粮,还有“心理咨询师”,这个前些年比较火的职业,也有很大机会。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现在的年轻人一边比较自恋、自我、不愿意合群,另一边又害怕孤独,就很容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其实,这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

  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城市高度扩张,社会普遍都出现了心理亚健康状态。

  针对这些亚健康状态,心理咨询师就派上用场了。

  据数据统计,现在有五年经验以上的心理咨询师,月收入基本在2万元以上,在其他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平均年薪还达到惊人的8.7万美元。

  不过,话说回来,专业心理咨询师要经过长期学习和训练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一定门槛。

  但是,你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填充这种普遍的“孤独感”。

  比如从事自媒体,写文章、做网红直播,甚至,如果有资金有眼光的话,可以开一间文创小店。

  日本的茑屋书店,当时就是摸准了这种群体心态,把书店从线上开到线下,给用户提供各种各样阅读和生活体验,最终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

  所以说,每一个个体,只要你摸准了当下的趋势,都能找到自己的赚钱机会。

  疫情无情,但你要坚信,黑夜之后总会迎来黎明。

  希望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赛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维小维生素。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