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炎炎 上海报道
“高风险对应高收益”应为投资业界共识。然而在银行理财中,还有两类看似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分别是挂钩沪深股市的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和部分净值型理财。
这类产品如何投资,真的能低风险博得高收益吗?
拿到最高收益概率几何?
近期受到高净值人群关注的是一种挂钩沪深股市的结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比如交通银行(601328,股吧)私人银行“私银沪深看涨鲨”系列,期限分为一个月、三个月和半年不等,预期年化收益水平最低2.00%,最高达到10.30%。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也有一款私人银行产品,挂钩中证500,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达9.00%。招行也有类似产品,其介绍预期收益率是“业绩比较基准1.84%至14.34%”。
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年理财收益率都在走低,年末也不复“翘尾”现象。2019年初,根据普益标准数据,1月5日-11日这一周发行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仅4.33%。那么上述结构型产品如何能做到最高10.30%的收益,并且该产品显示为“较低风险型”?(产品说明显示,“较低风险型”指的是虽然存在可能对产品本金和收益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但是产品本金出现损失和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较小。)
“私人银行有些会标注产品5%-10%的高收益,但能做到9%以上的收益非常罕见。”一位券商固收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其实作为结构型产品,博得这种高收益的概率并不高。
以交行“私银沪深看涨鲨”6个月期限的产品(预期收益率2.50%-10.30%)来看,设置了行权价(100%)、障碍价(112%)、参与率(65%)、预期敲出收益率(5%)等多个参数,在不同情形下可能获得4种不同收益。在所投资的资产能按时收回全部资金的情况下,按照产品说明书可以这样计算收益:
客户小周2019年1月18日投资30万元产品,投资期限6个月,投资起始日沪深300指数的收盘价是3100,观察日是2019年7月18日,观察期是这半年中的每一天。
情形一:在观察期内,沪深300指数收盘价曾经大于3472(3100×112%=3472),则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小周在产品到账日收回本金并获得7438元的收益(300000×5%×181/365)。
情形二:在观察期内的每一天,沪深300指数的收盘价都小于等于3472,且在观察日当天收盘价低于3100,则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5%,小周获得的收益是3719元(300000×2.5%×181/365)。
情形三:在观察期内的每一天,沪深300指数收盘价都小于等于3472,且观察日当天收盘价高于3100(假设为3361),则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97%【2.5%+65%×(3361/3100-100%)】,小周获得收益11857元(300000×7.97%×181/365)。
情形四:在观察期的每一天,沪深300指数收盘价都小于等于3472,且在观察日当天等于3472,则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3%【2.5%+65%×(3472/3100-100%)】,小周可以收回本金后获取15323元的收益(300000×10.3%×181/365)。
综合上述情况看,只有情形四能拿到10.3%的收益,并且在满足观察期每一天低于障碍价的基础上,还得最后一天刚好达到障碍价,难度不可谓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获得最高收益,算术上50%的可能性收益率是年化5%,还有不小的可能性收益率为2.5%。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结构型产品门槛较高,私人银行客户20万起投,非私人银行客户需要至少600万才能投。
短期收益折算年化
可信度几何?
除了私人银行针对高净值人群的产品之外,还有一种面向普通投资者的定期开放式净值产品,比如招行的“周周发”理财标注的是“近1月年化收益率10.01%”。该产品的风险等级是R2较低风险。
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18年12月,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78%,那么为什么这款产品能高出这么多?
净值型产品是符合监管要求创设的产品,2017年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量峰值为766款,2018年峰值为2995款,存续量接近去年的4倍,其发展速度与市场趋势吻合。
此类产品与开放式公募基金颇多相似之处,但各家银行公布收益率的口径不同,有的银行信息披露较为完备,每日公布产品累计净值;有的银行不公布累计净值,只公布产品单位净值;还有银行对净值信息均不公布,只公布产品每日年化收益率。
以“近1月年化收益率10.01%”这一口径来看,应该是将单个月的区间收益率直接折算成年化处理,但这不能代表未来收益趋势。与以往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不同,净值型产品收益起伏较大,相比之下招行折算的年化收益并不算特别高,根据普益标准1月12日的统计,有的股份制银行近6周的收益率折算成年化最高146%的收益水平,但这并不能代表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
“折算年化收益率较高的情况,较大可能性是高收益债和非标在产品中的比重较大。”一位在中外资银行工作经历的财富管理部门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收益波动大,该产品也按照监管要求标明“最不利情况下,可能损失所有本金”,但2018年并未出现过任何净值型产品亏损。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18年12月,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78%;公募基金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41%;券商资管型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02%。
数位银行理财销售人员表示,最近净值型理财产品销量较好,会跟客户申明风险,但客户基本上本着买保本理财的心态买的。
“目前国内净值型产品还是不敢亏损的,因为投资者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理财结构透明度不够,也为做正收益率提供了‘掩护’。而在外资行,现金赎回完了,就需要折价变卖资产,出现净值下滑。” 上述财富管理部门人士表示,“不过国内有些产品中安排了5%的高流动性资产,银行也要赌客户不会大额赎回造成流动性风险。”
从招行“周周发”产品说明书可以看到,虽然每周可以申赎,但实际上申赎会有限制,当日一旦发生10%以上的巨额赎回,招行有权拒绝部分赎回申请。
“出于刚兑心理的惯性和对银行的信任,目前大额赎回比较少。”一位股份行理财销售人员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