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赚多少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不可替代性”丨21读书

2019-04-21 16:20:18 和讯名家 

  每周一本书

  让阅读,丰满人生

  导读:我们应该赚多少钱?我们到底值多少钱?

  很多时候,我们会想当然地以为,这些跟我们的学历挂钩,跟我们的能力挂钩,跟我们过往的成绩挂钩。但是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我们值多少钱,跟我们的【不可替代性】相关。

  来源丨本文内容综合选自《用得上的商学课》

  编辑丨陈思;实习生 杰怡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放弃的鱼,就是你选择熊掌的代价。

  题记

  1

  最近,一档名为《我和我的经纪人》的综艺节目火了。

  它是中国首档聚焦经济公司的职场真人秀,著名经纪人杨天真带领旗下艺人张雨绮、朱亚文、乔欣等一同参与了这档节目。

  这档节目主打“经纪人到底是怎样的存在”,超大尺度曝光了明星的真实处境。第一集出现的乔欣所面临的的困境,更是引发了大众对职场的探讨。

  在节目中,杨天真直言不讳地表明了自己对乔欣的看法:提炼不出一个记得住的关键词,没有存在感,说白了就是没有绝对的不可取代性。

  经转达,乔欣也使颇为崩溃,经纪人问她想要什么,她说就是想不停地工作,一天也不休息。

  可惜的是,无论乔欣希望的工作是拍戏、上综艺,还是做流量艺人,上热搜、走时尚路线,她都拿不到最好的选择。

  说到底,还是杨天真总结的那句话——“没有绝对的不可取代性”。

  2

  2018年底,很多公司都裁员了。我听到一个消息,一个颇有名气的大互联网公司,对85年以上没有升到M序列,也就是管理岗位的员工,一刀切,依法赔偿,温柔劝退。

  这样的裁员,和我们通常的认知不太一样。

  过往的辞退,都是末位淘汰。而这样的裁法,根本无视员工的绩效和贡献,只要你年纪够大,还没有能升到管理岗,那么你就算再优秀,再努力,加再多班,我都要跟你说再见。

  我完全无意兜售焦虑,也知道这样的做法,毕竟是个例。

  但是,我今年36岁,身边已经有很多同龄人真的陷入了这样的困局——上不去,下不来,一个小小的波动,再难找到工作,直接陷入经济危机。那种无力感,作为外人的我,远远的看着,都觉得沉重。

  有一句话,还是有很切身的体会:很多时候,中年危机,只跟中年有关,甚至跟你无关。

  他们不努力吗?他们不拼命吗?不是!我看到的情况,越是努力的,越是挣扎。

  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努力,给他们挣下了一小片家业,房子、车子、孩子,全都有了。但是一旦稍有不顺,这些本来给他们带来幸福感的东西,都一下子从资产,变成了负债。他们每个月的固定支出,决定了他们没办法弯下身子大幅降薪,因为赚得少了,就不够家里支出了,就不够还贷款了。所以,他们困在中间,举步维艰。

  3

  我们应该赚多少钱?我们到底值多少钱?

  很多时候,我们会想当然地以为,这些跟我们的学历挂钩,跟我们的能力挂钩,跟我们过往的成绩挂钩。但是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我们值多少钱,只跟我们的【不可替代性】唯一相关。

  为什么?我们拿薪酬举例:

  老板决定你的薪水的时候,心里面有一杆秤,秤的左边,是你现在的收入;秤的右边,是你【此刻】的【价值】。

  注意,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此刻】:不是你一年前的价值,不是你过往的总价值,就是你此时此刻的价值;第二个词,是【价值】,注意,不是贡献。贡献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你给公司创造了多少业绩。而价值,指的是如果我不用你,现招一个人,最少得花多少钱。

  我举一个夸张的例子,2018年上半年,一个区块链的技术工程师,在北京用5万块钱月薪招不到人。同样一个人,无论是一年前的2017年,还是一年后的今天,他1万块钱也拿不到,但是2018年初,他至少值5万。他没给这个公司做过任何贡献,一分钱都没赚过,但是2018年初,他至少值5万。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你大概能get我的意思了吧?

  我们太多的人,犯了这个职场大忌,就是把过往的贡献,等同于应该拿到的回报,拿不到的时候,就心生怨念,觉得老板亏欠自己。

  对不起,这里可能有一点儿残忍:假设你过往给公司赚过1个亿,假设你现在的工资是1万块。只要,只要我能从市面上找到一个人,我给他1万块钱,他能够很好地完成你现在的工作。那么,你就值1万,我不会觉得欠你的,更不会给你更高的薪水。

  也就是说,你到底可以被多大的代价替代,你就值多少钱。

  打工的薪酬如此,自己创业,投资人决定给你投多少钱,也是如此。无论你是打工还是创业,你值多少钱,都只取决于替代你的那个代价是多少。

  这个有点儿残酷的真相,你看得清吗?

  4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不可替代性呢?怎么提升呢?

  不可替代性,由三种核心优势定义,分别是“技术碾压” “跨界碾压”、“认知格局碾压”。

  这三个层级的不可替代性,也是逐级碾压,越往后,越难以被替代。

  技术碾压

  阿里巴巴有个传说中的人物,花名叫“多隆”。从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以来,他就只做一件事儿:敲代码,解决问题。即使目前他在阿里的职级已经是P11(高级管理),多隆依然坚持在一线写代码。

  在阿里,工程师多隆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被称之为阿里的“扫地僧”。淘宝的第一行代码,就是他敲下的。阿里的工程师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问题,找多隆”。

  多隆的不可替代性,就是他的技术碾压。技术碾压很好理解,在一个专业的领域,以五年十年为人生刻度,专注进去,成为专家,别人不会的,你会,别人解决不了的,你能解决。

  但是,在技术优势这里,有三个常见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付出就有回报”

  我们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看这个名字,很人多会以为,任何事儿,只要专注进去一万个小时,就一定能成为大师。

  这个概念最早是《异类》这本书中提出来的,当时的说法就很清楚:“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想成为大师,至少需要一万小时,不是只要投入一万小时,就一定能成为大师。

  第二个误区,“天赋是一种能力”

  打造自身的技术优势,最难的不是后期的坚持,而是早期的自我洞见,洞见自身的天赋。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天赋是隐性的。

  有一个关于天赋的误区,认为天赋是一种能力,实际上,天赋是一种潜力。

  天赋不是你做得最好的那个事儿,是你学1个小时,等于别人学10个小时的那件事儿。每一个人都有天赋,区别仅仅是你找没找到。

  第三个误区,“天赋就只有能力天赋”

  除了能力天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叫做意愿天赋。

  判断一件事儿,你有没有意愿天赋,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是不是一上来就特别有信心,是不是本能上就兴奋,是不是很容易专注进去,是不是做好了特别有满足感。满足了这四条,说明在这件事儿上,你除了有能力天赋,更有意愿天赋。

  这是我们说的第一种“不可替代性”,叫做“技术碾压”。走这条路,要想清楚了,洞见自己,找到最有意愿天赋和能力天赋的那一个点,像多隆一样,五年十年不动摇,外面风吹浪打,你这里闲庭信步。

  跨界碾压

  截止今天,《用得上的商学课》第一季,全网的订阅用户数已经超过了65万人。回头来看,是做对了什么呢?

  这个课是内容最有深度的课程吗?是有什么最前沿的理论和最新的商业洞察吗?又或者是揭露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商业秘密吗?都不是。

  在内容上,我们更像一个搬运工,把已经验证的商学知识,简单、有趣地讲给大家,目的是让你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做得到。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搬运的课程,居然比其他课程都卖得好得多,原因在哪里?

  我们自己总结,就是跨界碾压。

  传统的学者,研究者,虽然肚子里有货,但是往往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

  善于讲解的大学教授、畅销书作者,却往往没有互联网思维,不知道用户在碎片时间学习的需求,一味地填鸭式灌输;

  大量互联网自媒体从业者,虽然互联网思维不差,但是因为缺乏积累,内容干货不足,只会空讲道理,缺少案例支撑,也缺少理论深度。

  所以,这么看下来,课程的成功是因为我们是“厨子里最好的司机,司机里最好的搓澡师傅”。

  我十多年的互联网背景,对于互联网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加上一年150多场线下讲课积累的演讲能力,让我做这个线上的知识付费产品,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一下子有了别人不可替代的优势。换句话说,我跨界打劫了老师学者们该干的事儿,但是他们却替代不了我。

  这样的跨界碾压,有足够的壁垒,不是努力就可以填平。就像当年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中提到的“connecting the dots”,就是跨界的积累,打造的苹果视觉体系的【不可替代性】。

  认知格局碾压

  先讲一个商业案例:

  2013年,美团想要进入外卖市场,当时面临一个选择,是投资已有的平台,还是杀进来,自己做。

  当时整体的市场情况是日均几百万单,已有的平台,主要的价值,是给已经有外卖业务的餐厅,和已经有订外卖习惯的用户,做了一个连接的平台。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商业逻辑需要判断了:这个市场能够发展多大,是不是取决于,有多少人有订外卖的习惯呢?在王兴眼里,这是一个虚假命题。外卖市场的机会,不只是现有的外卖更方便,而在于说服不做外卖的餐厅做外卖,吸引不叫外卖的用户叫外卖。

  王兴认为,如果这个逻辑是正确的,国内外卖市场的日订单规模,至少是一千万单,那个时间点的市场,远远没有占满。于是,美团大力开拓三四线城市,帮助餐厅接入外卖业务,同时收购大众点评,为用户提供方便的订餐入口。结果呢,4年时间,美团完成了上市,如今日订单量在2500万单左右,占到60-70%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了行业第一。

  这就是认知格局上的碾压。这个事儿,你认知到这个层级了,你就想得到,别人就没办法跟你竞争;你没认知到这个高度,你就想不到,你的位置,你的价值,就有可能分分钟被别人替代。

  关于认知格局,也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就是把“认知”这个词,误认为是“点子”。

  “点子”是灵机一动,是突发创意,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有的想法。但“认知格局”不是,这是必须要大量的积累,大量的思考,大量的实践堆砌出来的。

  还是拿上面美团这个例子来看,我这么讲出来,你可能觉得这有什么高级的:就是有很多人,还没有订外卖嘛,让他们订了外卖,生意就一定可以做大了嘛。

  但是,我们扪心自问,当你面对这样重大的商业决策的时候,你的认知格局,真的能支撑你看清楚吗?

  傅盛讲,最核心的认知,只存在于每个行业最TOP的几个人的脑中,所以,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再想获取更高级的认知,除了跟这几个TOP大脑碰撞以外,别无他法。在这之前,需要大量的学习,大量的沉淀,来积累足够的认知格局,以让你能够有机会,跟这些TOP的大脑碰撞。

  有些人的格局,能够顺应历史,有些人的格局,能够创造历史。

  比如说手机行业,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如果没有诺基亚,也会有诺猫亚、诺狗亚……制造出差不多的手机,整个行业不会有本质的不同。但是如果没有乔布斯,可以确定的是,不会有苹果。

  比如说马云,如果没有马云这个人,中国的电商,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很大概率不会。因为很多国家直到今天,电商都没能对实体造成任何冲击,比如新加坡,比如印度。换句话说,电商的命运,不是注定的,这取决于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做的特定的事儿。马云一定不是靠技术碾压,又或者跨界碾压,那么这个别人替代不了的,就是马云的认知格局的碾压。

  上面这一组,都是马后炮。我想表达的核心思想是,这个层级的人,想要卓越的成功,一定是靠着“认知格局”这个维度的不可替代性做到的。

  那么我们普通人,怎么提升自己认知格局上的不可替代性呢?

  我个人的经验,就是一条,就是当你遇到一件事儿的时候,从本来的疑问:“这件事儿,和我有什么关系?”

  改成:“这件事儿,和我的未来有什么关系?”

  这一句话的改变,会让你从故步自封,只顾眼前,逐渐地发生改变,走到投资自己,提升自己的轨道上。我们知道,一旦进入一个轨道,那么走起来,就不那么费力,就会很轻松,不可替代性的提升,也变得顺其自然。

  举个例子:假设你就是个职场小职员,看到一个商学课程,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我一个刚毕业的小职员,商学跟我有什么关系?”

  好了,我们来尝试改一下:“我的未来,会跟商业彻底没有关系吗?无论我是打工做高级职业经理人,还是自己创业做老板,商学思维是我可以在未来逃得掉的东西吗?我可以一辈子都不跟商业打交道吗?这个商学课,和我的未来有没有关系呢?”当你问了自己一大串这样的问题后,你就明白这样的课程是不是应该去听一听了。

  这样的过程,就是打开我们的认知格局,提升我们的不可替代性,进而让我们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生活的,本质中的本质,底层中的底层。

  5

  最后我们来一起简单小结一下,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不可替代性】是决定我们价值的唯一原因。

  那怎么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呢?

  无外乎三个维度,分别是技术碾压、跨界碾压和认知格局碾压。这三层也是逐级提升,最大的不可替代性,来自于认知格局。我们普通人提升认知格局,方法就是把“这件事儿,跟我有什么关系”这句话,改成:“这件事儿,跟我的未来有什么关系”。

  赠书福利

  《用得上的商学课》源自同名音频课程。

  《用得上的商学课》将中外顶尖商学院的MBA课程凝练成100个知识点。机会成本、消费心理、流量思维、客户获取、品牌管理、媒介营销、精力管理……这些概念与个人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读者能从中洞悉有关企业经营、组织管理和人性认知的规律。

  《用得上的商学课》

  作者:路骋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现在,21君给大家谋福利啦,免费送书!

  如何获得?

  在本期周末读书下面留言,获得点赞数前3名(点赞数需不少于50)的读者将获得赠书一本,同时,21君会在前三名以外挑选部分留言走心的读者,也免费赠送《用得上的商学课》一本。

  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机会,每四期连续赠书的活动中,同一读者只能获奖1次(同一微信ID、手机号、地址均视为同一读者)

  我们将在明晚的夜读中公布获奖名单哟~获得赠书的小伙伴记得按照时间留下你的地址,逾时不候喔~(所以点赞前3的截止时间是4月22日20:00左右哟~注:准确的时间以21君的截图为准)

  21君

  小伙伴们,你的“不可替代性”有多少?你又是如何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的?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