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接触过金融市场的投资,那么你可能听说过或者在网上看到过,某某某过去几个月翻了一倍,某某基金过去一年盈利50%。当看到这种幅度的盈利时,不少人心里会希望自己的投资也能有这种快速的高回报,在投资理财中,我们往往也会说收益和风险并存,也就是高收益必然要承受高风险。可是,很多人买基金的时候往往只看重基金收益,却忽略了风险。那该如何衡量一只基金的风控能力呢?最大回撤是一个非常好的衡量指标。
最大回撤是指基金净值曲线峰顶到谷底最大的幅度,也就是一个时间周期内基金出现的最大亏损值。
举个例子:张三听了隔壁老王的建议,用1万人民币进行投资了万科。投资初期市场利好频出,资金账户净值由1万元变成了2万元。谁知后来市场波动开始赔钱了,2万一下子变只剩了1万2。随后,国家队宣布进场救市拉伸大盘,1万2又变成1万5。可是没高兴太久,又逐渐下跌到了1万2。正当张三决心要割肉赎回之际,万科发了疯似的从1万2直窜到2万1!这从净值最高点2万到最低点1万2的过程,便正是张三账户上的最大资金回撤!
再举个例子:小强10元钱买入一只基金,一段时间后涨到12元,后来市场不好跌到8元,再后来又涨回到13元。
那么这段时间小强这只基金的最大回撤就为:
(8-13)/13=-38%。
还是继续上面的例子,小强的基金从13元跌到8元,最大回撤是38%;那要是想从8元再涨回13元呢?
也就是(13-8)/8=63%。所以比较一下上面的数据,我们就能发现,涨比跌难多了。
再举个例子:假设投资的初始值是100元,我们来对比盈利和亏损时的情形。初始值盈利50%后净值变为150元,这时只需要亏损33.3%,就回到初始值。初始值亏损50%后净值变为50元,这时需要盈利100%,才能回到初始值。同样是回到原点,但从150到100只需要亏33.3%,而从50到100则需要赚100%,亏钱远远比赚钱容易。
所以,在投资中关注最大回撤这个风险指标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般来说,同样的市场情况下,回撤越小说明基金越抗跌;反之表示抗跌能力较差。
那该如何分辨最大回撤的高低呢?
第一是跟大盘比,假设某基金2018年的最大回撤是12%,而同期大盘的最大回撤是20%,那么可以说,该基金相对大盘还是比较稳健的。
第二种方法是跟同类基金比,假设你在收益率差不多的两只同类基金中纠结该买哪一个,那么最好选择最大回撤较小的那个。因为能涨抗跌才是好基。
私募基金管理人控制回撤的方式主要有选股、对冲及仓位控制三种。
选择有安全边际的股票是控制回撤的第一要务。A股散户占比较大,整体市场情绪波动较为剧烈,任何概念和主题,无论真假,只要够新够炫,就能在短期内炒翻天,但爆炒之后往往就是暴跌。击鼓传花的游戏对于手脚不快的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因此诸如淡水泉、高毅等机构崇尚逆向投资,注重安全边际,深度调研并以“萝卜价格买人参”,从而避免了鼓声停止后几乎必然的惊慌失措。
当基金经理坚信所持股票的价值,一旦面临系统性风险之时,运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几乎是最好的风控方式。股灾之中各类型股票泥沙聚下,股指期货运用又受到限制,仓位控制成了控制回撤的最后一道阀门。
私募基金净值出现较大的回撤,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风控体系出现问题,在极端恶劣的市场下,精选个股的私募基金会比较吃亏,他们不会像趋势派的基金经理那样依据市场的涨跌而进行加减仓操作,从而净值会暂时地出现大幅回落。然而,在下跌过后,基金的反弹能力,也就是基金经理所选股票到底是被错杀还是基本面不佳决定了基金今后的命运。虽然对于精选个股的私募基金,净值回撤较大是硬伤,但却不是致命伤。真正的致命伤是承受了精选个股的大回撤,却未享受到精选个股的大涨幅。
不管怎么定义,至少这两点是目前的主流认识:
1.最大回撤越小越好;
2.回撤和风险成正比,回撤越大,风险越大,回撤越小,风险越小。
答案是:很难。
我们可以举个例来说。以公募基金的标杆——王亚伟执掌时期的华夏大盘为例。
当然,你可以用“华夏大盘回撤太大,不是个好基金”来否定这点。但很遗憾的告诉你,只要是涉股的基金,在08年这种级别的熊市里,你还真找不到比王亚伟做得更好的基金了。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公募,私募不一样”,那好,我们来看看“私募一哥”徐翔做的基金,以他做得最好的三期产品为例。在2011年时,其净值最高从1.46下跌到1.01,回撤幅度超过30%。泽熙三期在成立以来近4年里,累计净值达到了3.6,年化回报率达到了38%,从回报上看,它已经是你能找得到最顶尖的基金了。如果最顶尖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都没法给你提供“回撤小、回报大”的基金,那说明你试图去找这种投资产品,那近乎于试图去发明永动机那样,是徒劳无益的。
最大回撤是指一个时间周期内基金出现的最大亏损值;影响它的因素主要跟基金经理的风控能力和市场判断力有关;同时分辨基金最大回撤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跟同期大盘比,二是跟同类基金的最大回撤比,相信通过这两种方式你一定能选出涨得多又跌得少的稳健好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股票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